当前位置:雨枫文档文档大全工作计划内容页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2024-11-16 14:16:01工作计划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1篇

  1.全力保证完成例行监测任务。

  2.完善实验室和队伍培养,充实队伍,仪器装备。能力建设应引起上级部门及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总体规划、要分步实施,特别是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达标建设工作。

  3.加强旗县监测站业务指导和培训。20xx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对旗县监测站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旗县空气自动站建设。

  5.加快市旗两级环境空气质量在线VOC监测系统建设。

  6.开展空气预警的组织工作。根据监测站辖区内污染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仪器配置方案,做好 “软件方面”的技术准备,有针对性地开展空气预警监测培训。

  7.进一步推进辐射监测站建设工作。

  8.源解析分析结论。根据PM2.5源解析工作方案,20xx年已完成

  空气颗粒物PM2.5源解析采样工作。20xx年将开始PM2.5源解析结论工

  作.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2篇

  认真贯彻落实环保部《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和X省环境保护厅、X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关于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有关规定和要求,年初制定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计划,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参加考核人员和考核项目,做好持证上岗考核自认定,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组织完成全市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各县环境监测站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切实做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质量监督,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市、县站确保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论证)相关评审检查。

  制订20xx年学习培训计划,对全体监测人员进行质量体系和监测技术的学习培训,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加强针对性培训学习,加强对新进人员和换岗人员的安全和岗位业务培训工作。

  积极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上级实验室管理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完成好上级实验室管理机构组织的各项比对及质控考核工作。

  根据体系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大对自动监测的质量管理,将自动监测逐步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质量,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1)加强大气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和检查。重点为站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质控措施的实施,并定期采用输入定值标气的方法进行质控考核和检查。

  (2)加强地表水水质自动站质量管理和检查。定期比对和质控考核,定期对站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现场检查。

  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

  1、实验室分析应采取各种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监测结果达到质量要求,通过空白、质控样、加标样、平行样、留样复测和内部考核样等措施评价监测质量。提高监测人员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仪器分析的准确性,组织监测人员定期开展常规项目标准样品的质控,加强监测分析的准确度控制。

  2、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领域,加强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的监督检查及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和例行检查。

  3、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开展两次质控考核和一次全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比对活动。

  加强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上级实验室管理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各级监测站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合作,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各级监测站的监测质量水平和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仪器管理和量值溯源工作,确保量值溯源准确可靠。年初制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保证所有强检仪器都取得合格证,所有需校准的仪器都按要求进行校准。

  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应加强对辖区内县级站的培训、检查和考核工作,帮助县级站全面提高监测水平。

  (1)20xx年对辖区内县站进行1次实验室比对活动和2次质控考核,2次业务培训。

  (2)对当涂县大气自动监测站点进行一次质量检查。

  (3)对辖区内县级站开展一次监测质量巡查。

  各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年初制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计划,并根据计划定期组织对所辖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进行检查,重点对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制度与要求进行审查,年终形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总结,上报市环境保护局。

  市县两级环境监测机构应结合监测工作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监测质量保证年度计划,开展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标准样、空白样、平行样、加标回收试验、留样复测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并在年终进行总结,报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3篇

  20xx年在上级质监部门监督指导下,我们严格依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检测工作。通过对今年我公司管理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素材,现在此基础上提出20xx年度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如下:

  一、抓紧推进管理体系的换版工作

  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即质检总局(163)号令已于20xx年8月1日已经发布实施,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必须在7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换版要求,我公司计划明年6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的换版过程。由于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与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改变,计划在换版管理体系文件的同时还要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所有要素,已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 检测设备的更新计划

  21861-20__《机动车安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8.1/8.2中对于设备过渡期的要求,20__年3月1日起实施的加载制动方法、自动测量装置等设备要求。计划20xx年10月对我公司安检车间安装加载反力试验台及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保证我公司在用检测设备的持续先进性。

  三、继续重视培训和沟通交流

  为了更好的实施21861-20__《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今年我公司积极参与了省市质监部门的新标准宣贯培训,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培训,明显提高了我公司员工对新标准的认识。在内部培训方面,,无论是培训力度、培训策划还是实施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培训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经验反馈,明年将更重视培训的质,而非量。加大内部培训的力度,将实践所得充分与大家分享,并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好铺垫。(详见20xx年度培训计划)

  除了培训以外,20xx年将更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加大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交流效率,推动管理理念融合。

  四、加强检测线内部管理

  严格按照机动车检测站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行逐步分解对照,认具准备,对没有达到要求和不足的地方尽快落实解决;机动车安性能检测站的要求保证上线车辆的安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绝对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线检测。保证每辆上线车辆的安全性能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错误差结果,我们对机动车行驶安全负责、对每位来我公司检测的车主负责。

  20xx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夯实基础增强业务能力,用过硬的检测水平迎接新的工作,争做全市一流的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企业。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4篇

  为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计划。

  一、监测目的: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使我区农产品生产监测目的者和经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得到保障。全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

  二、监测方式: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采取定期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监测方式和风险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在例行监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农产品采取监督抽查的方式跟踪监测。凡是监测点拒绝抽检的视为不合格。

  三、例行监测

  1、监测对象:蔬菜。

  2、监测地点:全区按设立6个蔬菜生产基地、1个农产品市场、3个超市。

  3、监测品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甘蓝、白菜、小白菜、青菜、芹菜、花椰菜、菜豆、豇豆、菜心和空心菜等蔬菜。可根据季节适当调整监测蔬菜品种。监测品种兼顾绿叶菜类、白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4、抽样数量:自检例行监测共1500个样。

  5、抽样时间:20xx年1月-20xx年12月。详见抽样计划表。

  6、抽样方法:

  检测前,严格按照抽样操作规程进行抽样。抽样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抽样单、抽样袋、标签等抽样用具,并保证这些用具整洁、干燥,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抽样过程不应受雨水、灰尘等污染。

  大棚蔬菜以每个大棚为一个抽样单元;露地菜每10亩为一个抽样单元,不足10亩的以每种植户的同一品种的蔬菜为一个抽样单元。在抽样单元内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蛇形法等方法随机采集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抽样点1m2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的蔬菜作为检测样品,每个样品抽取量不少于1.5kg,白菜、冬瓜、西瓜等大果形瓜菜不少于2个。

  抽样人要与联络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抽样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抽样单,由抽样人员和经手人共同签字确认。抽样人员要及时将样品送回检测室,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7、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 用农药快速检测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情况,判定标准:NY/T448-20xx.抑制率≥70%时农药残留超标。此时样本要有2次以上重复检测,检测结果阳性应在 80%以上。

  四、监督抽查:

  1、节假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重点做好“五一”、“十一”、元旦与春节的抽检工作。

  2、重大活动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具体时间和任务按上级要求。

  3、跟踪监督抽查。 对例行监测结果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报送情况,做好落实整改措施。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5篇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我院死亡病历的监测工作,杜绝死亡病历的漏报、迟报现象,健全死亡病历报告制度,特制定20xx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死因网络报告程序。

  (二)按照工作规范,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二、措施

  (一)对各科临床医生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培训,要求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要求各科室做好死亡病例登记工作。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做好记录。

  (三)负责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卡片的收集、保存和登记。

  (四)定期下科室进行死亡病历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杜绝漏报、迟报现象。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 ”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求真务实,更新教育观念,强化督导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工作目标为“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建设、突出三个重点”。即:紧紧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突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等三项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抓好队伍与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督导质量与效益

  1、加强督导室工作人员自身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市教育督导工作的法规文件;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__)》,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市教委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义务教育法》和《市义务教育条例》为准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督导为发展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自觉地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发展。强化过程性督导,监督规范行为,指导服务发展;加强合作,谋求教育督导的合力,营造教育督导的良好环境,使教育督导充满生机与活力,推动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督导质量与效益。

  建立督导工作责任制,完善督导工作制度,推动督导工作的规范化。完善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督导结果纳入对学校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完善督导通报制度;围绕我区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完善区三级教育督导网络。聘任片区专职督学,开展片区督导工作。深化校级督导,构建学校科学管理机制。

  积极选送督学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组织政府兼职督学和特约教育督导员开展活动,发挥政府兼职督学和特约教育督导员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做好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工作

  以均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好督政督学工作。

  1.迎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工作。

  2.开展第二轮近郊小学综合督导评估工作。

  3.开展部分公民办幼儿园素质教育调研工作。

  4.开展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工作。

  5.按时完成市在我区开展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6.开展“五个校园”建设专项督导工作。

  7.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督导检查工作。

  8.开展中职学校教学常规督导检查工作。

  9.开展第三批15个镇乡(街道)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7篇

  20xx年在上级质监部门监督指导下,我们严格依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检测工作。通过对今年我公司管理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素材,现在此基础上提出20xx年度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如下:

  一、抓紧推进管理体系的换版工作

  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即质检总局(163)号令已于20xx年8月1日已经发布实施,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必须在7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换版要求,我公司计划明年6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的换版过程。由于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与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改变,计划在换版管理体系文件的同时还要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所有要素,已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 检测设备的更新计划

  21861-20__《机动车安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8.1/8.2中对于设备过渡期的要求,20xx年3月1日起实施的加载制动方法、自动测量装置等设备要求。计划20xx年10月对我公司安检车间安装加载反力试验台及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保证我公司在用检测设备的持续先进性。

  三、继续重视培训和沟通交流

  为了更好的实施21861-20__《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今年我公司积极参与了省市质监部门的新标准宣贯培训,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培训,明显提高了我公司员工对新标准的认识。在内部培训方面,,无论是培训力度、培训策划还是实施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培训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经验反馈,明年将更重视培训的质,而非量。加大内部培训的力度,将实践所得充分与大家分享,并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好铺垫。(详见20xx年度培训计划)

  除了培训以外,20xx年将更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加大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交流效率,推动管理理念融合。

  四、加强检测线内部管理

  严格按照机动车检测站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行逐步分解对照,认具准备,对没有达到要求和不足的地方尽快落实解决;严格

  机动车安性能检测站的要求保证上线车辆的安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绝对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线检测。保证每辆上线车辆的安全性能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错误差结果,我们对机动车行驶安全负责、对每位来我公司检测的车主负责。

  20xx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夯实基础增强业务能力,用过硬的检测水平迎接新的工作,争做全市一流的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企业。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8篇

  20xx年在上级质监部门监督指导下,我们严格依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检测工作。通过对今年我公司管理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素材,现在此基础上提出20xx年度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如下:

  一、抓紧推进管理体系的换版工作

  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即质检总局(163)号令已于20xx年8月1日已经发布实施,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必须在7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换版要求,我公司计划明年6月1日前完成管理体系的换版过程。由于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与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容上发生一定的改变,计划在换版管理体系文件的同时还要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所有要素,已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 检测设备的更新计划

  21861-20xx《机动车安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8.1/8.2中对于设备过渡期的要求,20xx年3月1日起实施的加载制动方法、自动测量装置等设备要求。计划20xx年10月对我公司安检车间安装加载反力试验台及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保证我公司在用检测设备的持续先进性。

  三、继续重视培训和沟通交流

  为了更好的实施21861-20xx《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今年我公司积极参与了省市质监部门的新标准宣贯培训,通过外部和内部的培训,明显提高了我公司员工对新标准的认识。在内部培训方面,,无论是培训力度、培训策划还是实施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培训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经验反馈,明年将更重视培训的质,而非量。加大内部培训的力度,将实践所得充分与大家分享,并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好铺垫。(详见20xx年度培训计划)

  除了培训以外,20xx年将更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加大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交流效率,推动管理理念融合。

  四、加强检测线内部管理

  严格按照机动车检测站的建设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行逐步分解对照,认具准备,对没有达到要求和不足的地方尽快落实解决;严格

  机动车安性能检测站的要求保证上线车辆的安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绝对禁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线检测。保证每辆上线车辆的安全性能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错误差结果,我们对机动车行驶安全负责、对每位来我公司检测的车主负责。

  20xx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夯实基础增强业务能力,用过硬的检测水平迎接新的工作,争做全市一流的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企业。

  石家庄宏之宝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单春朋

  20xx年12月15日

监测工作计划锦集 第9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决定于20xx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定)。

  (三)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地(市)应建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三、监测网络与任务

  利用20xx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各地监测网络构成如有变化,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协助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器材招标,制作监测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验收、汇总、统计运算和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结果;

  8、完善和管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发放监测器材、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验收、汇总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8、研究分析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报送监测结果;

  9、完善和管理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三)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四)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15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3名女性);

  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四、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至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四个年龄段。

  (二)类别与样本量

  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1600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20-24岁、25-29岁、 55-59岁),六类样本共计4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4800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800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每个省(区、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总样本量为7200人,全国共计223200人。

  (三)抽样原则

  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五、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六、监测经费

  (一)国家体育总局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的地(市)应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七、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的体质监测器材。

  八、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制定工作方案

  (1)20xx年9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20xx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20xx年12月底前,各省(区、市)制定并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监测网络、监测队队数及人数、培训时间、监测时间、器材配备计划及到位时间、工作流程、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

  2、培训人员

  (1)20xx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举办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培训班;

  (2)20xx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本省(区、市)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3、落实器材

  (1)20xx年1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监测器材招标。

  (2)20xx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器材发放到各省(区、市);

  (3)20xx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将监测器材全部配备到位。

  4、制作、发放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

  (1)20xx年9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制作完成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

  (2)20xx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发放到各省(区、市)。

  (二)测试阶段(20xx年4月-9月)

  1、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等情况,在此期间内自行确定测试时间,完成本省(区、市)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2、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各省(区、市)的测试时间,组织人员到测试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三)数据处理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1、20xx年10月底前,各省(区、市)将汇总的数据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20xx年5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全国监测数据的检查验收和统计,并将结果报送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

  (四)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1、20xx年6-10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xx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2、20xx年8月底前,各省(区、市)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工作总结;

  3、20xx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暨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

  4、20xx年11月-20xx年9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xx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

  5、20xx年10月,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出版论文集。

  九、工作要求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为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