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枫文档文档大全文秘文档内容页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2024-11-30 01:08:01文秘文档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篇

  1、险情的类型

  一类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险情,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风暴潮、地震、海啸、洪水等。

  另一类是事故引起的险情,主要包括井喷失控、火灾和爆炸、溢油污染事故,人员伤亡、中毒事故、急性的传染病、硫化氢等毒物泄漏及特大交通事故等。

  2、应急管理职责划分

  油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管理一级灾害和突发险情,下令采取一级应急行动,油田应急办公室负责二级灾害和突发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二级应急行动。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三级灾害和突发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三级应急行动。

  灾害和突发险情出现后,所属单位立即采取三级应急行动(火灾必须首先拨火警电话)。并上报油田应急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采取二级应急行动;采取二级应急行动时,应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立即赶赴现场亲自指挥应急行动,迅速根据险情级别判断是否采取一级应急行动,并报请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批准一级应急行动后下令实施。

  3、经济责任划分

  三级抢险费用由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结算。二级以上抢险由应急办公室及油田公司相关处室裁定后是否进入油田公司抢险费。

  4、险情划分(见险情划分表)

  险情划分表

  分级

  险情

  三级险情

  (基层单位)经济损

  失不超过5万元

  二级险情

  各单位经济损失

  不超过30万元

  一级险情

  油田公司经济损失

  超过30万元

  井喷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但井口完好,无失控可能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井口部分失灵,但没有失控

  井喷失控,井口完全损坏,有可能引起火灾

  火灾

  爆炸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消防设施完好,消防器材充足,无人员死亡

  消防设施基本完好,无人员伤亡

  现场消防设施损坏不能使用,火灾与爆炸涉及易燃易爆区,有人员伤亡

  台风、海啸、风暴潮

  台风进入绿色警戒线,最高潮位3、7m以下

  台风进入黄色警戒线,最高潮位4、5m以下

  台风进入黄色警戒线,最高潮位4、5m以上

  洪涝灾害应

  急级别提前

  一级

  24小时降雨量25~49、9mm,局部50~99mm局部积水

  24小时降雨量50~99、9mm,局部100~249、9mm,行洪河道达到警戒水位

  24小时降雨量100~249、9mm,上级防汛部门通知将在油田内行泄洪水,堤坝有决口的可能

  人员伤亡

  个别受轻伤,现场可以处理

  多人受伤,但未出现重伤和死亡,现场不能处理

  多人受伤或死亡,现场无法处理

  急性传染

  和食物中毒

  个别人传染,轻微中毒,现场能够治疗,并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多人传染,中毒较严重现场已经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传染和中毒不断扩大,现场已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

  硫化氢和

  其他有毒

  物质泄漏

  轻微或有迹象发生泄漏报警和控制系统完好

  有人员中毒,但仍在控投影下,报警显示有毒物质严格超标

  已经有人员伤亡,且在不断增加,控制系统失灵

  特大

  交通事故

  多人受伤,3人以上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地震

  (1)(1)对中、长期地震震性分析预报,按上级要求行动;

  (2)(2)明确接到政府文件,按要求行动,并实施应急预案;

  (3)(3)对突发性地震,实施地震应急预案

  管线穿孔

  断裂冻堵

  电路故障

  单井管线或电路故障未发生污染或没有人员伤亡

  计量站以上集输管线或电路故障,且发生污染事故,无人员伤亡

  高南长输管线发生故障且较长时间未能处理,已影响油田生产或油田大面积停电,一时无法恢复

  5、险情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险情种类;

  (2)险情的严重程度;

  (3)发生地点、时间、影响范围(报火警应提示道路情况);

  (4)发生险情地点的环境情况;

  (5)自救情况;

  (6)急需要救援的内容。

  6、现场应急决策的基本原则

  (1)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2)切断危险物源,慎重启用停用设备设施,防止二次险情发生。

  (3)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发展动态。

  (4)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险情发展。

  (5)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划定危险范围,现场决定当机立断。

  (6)正确分析风险损益,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抢险。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2篇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预防、识别和管理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从医疗操作、患者管理到医院内部流程控制的.多个层面。

  内容概述:

  1. 医疗操作风险管理:确保医疗人员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

  2. 患者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患者识别系统,防止用药错误、手术并发症等,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3. 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医疗信息泄露,确保电子医疗记录的安全。

  4. 设备设施管理:定期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风险。

  5. 环境安全管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预防院内感染,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6. 应急预案与危机处理: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如医疗事故、自然灾害等,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3篇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管理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它涵盖了信贷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审批流程、监控预警、风险处置及持续改进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 信贷政策:明确信贷投放的原则和标准,规定可接受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容忍度。

  2. 风险评估:建立信贷评分系统,量化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包括财务状况、还款能力、行业环境等因素。

  3. 审批流程:设定信贷审批的权限和步骤,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4. 监控预警:设立风险监控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启动预警机制。

  5. 风险处置: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如贷款重组、资产证券化等,以降低损失。

  6. 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审和合规检查,防止风险漏洞。

  7.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制度效果,根据市场变化和经验教训调整优化。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4篇

  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各个层面,旨在预防、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

  内容概述:

  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潜在的业务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策略: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管理体系的效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风险文化:培养全员风险意识,形成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5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公司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公司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二)进行风险评估;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系统,指围绕风险管理策略目标,针对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

  第六条 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和危害,把机会风险视为公司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七条 公司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框架

  第八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 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3. 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4. 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九条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一) 健全性: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

  (二) 合理性: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三) 制衡性: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一线业务运作与二线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四) 独立性:承担风险管理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6篇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1.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各2份,核查原件)

  借款人25-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

  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法人员不贷

  2.工作证明

  工作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稳定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低风险

  3.收入证明

  银行卡、6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个月内收入稳定.

  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

  4.信用报告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名单.

  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

  5.居住证明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费、煤气费凭证

  高风险

  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用不贷。

  6.个人财产清单

  核实后有一定资产、有变现能力,没有纠纷,可执行、可变更权利、评估后价值>抵贷额。

  高风险

  无资产者不贷。

  7.还款承诺书

  本人签名盖章(手印),同意个人承担个人无限偿还责任,用个人其他财产、债权等,偿还本次借款本息。

  高风险

  不签署者不贷

  8.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委托书

  同意并签署

  同上

  9.贷款用途购销合同

  用途合法合规,合同真实有效、交易商品变现能力强。

  高风险

  用途不合法、合同不明晰、有欺诈行为、商品质次价高变现差不贷。

  10.抵质押物清单

  银行承兑汇票、有价证券为低风险。抵质押物形态、位置、权属真实有效。变现能力强、无纠纷可执行,评估后可办理他项权利证书、评估值的50%>借款额。

  高风险

  不足值、不完整、不易变现,有法律纠纷不贷。

  11.借款人经营者品德

  面访、暗访。思想正派,没有不良嗜好。25-60周岁。身体健康;道德品质好、优良职业、从业经验丰富。

  有毒、赌、嫖等违法犯行为为的'不贷。

  高风险

  12.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法人代码证

  按时年检

  高风险

  不年检、吊销执照、列入黑名单不贷。

  13.经销、经营状态

  主营业务有良好的成长性;未被工商、质检等部门处罚

  低风险

  少贷或不贷

  14..财务报表

  提供近期和上年末报表,现金流量为正数

  高风险

  ①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个人负债额度,商品流通周转期,个人资产情况、抵质押品综合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②不发放未指明用途的贷款。贷款用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③借款合同必须与借款人当面签字,加盖公章或手印。

  ④借款人应该参加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或责任保险。

  ⑤法律审查。对所有贷款项目及合同文本,经法律部门或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审查审定。

  三、贷款额度、风险系数控制

  风险系数是控制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贷款的主要手段之一,也称信用转换系数

  1.贷款系数为100%的资产:①银行承兑汇票;②信用贷款透支额;③其他金融性机构担保;④等额保证金担保。

  2.贷款系数为50%的资产:土地、房屋、有价证券。

  3.贷款系数为20%的资产:债权。

  四、贷款检查预警控制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实行贷后检查,运用定期或不定期监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变化趋势,揭示重大贷款风险,遏制潜在风险,早期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意见,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

  贷后检查项目及内容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结果

  预警提示处理

  借款人提供的资料

  真实性、有效性

  贷款使用情况

  按原定用途,合法性、贷款 本息能否按期收回、是否发挥效益、作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

  信用记录、是否列入黑名单、负债变化情况。

  保险状态

  是否正常,受益人是否小贷公司,受益额度变化。连续性、合法性、执行性

  抵质押品

  权属变动,控制状态,价值变动。合法性。

  经营情况

  合同执行情况。经营商品进、销、存。重大人事、经营纠纷事件。财务人员及财务状况变化。效益变化。现金流量变化。税费缴纳情况。可持续经营能力。国家政策影响。预测未来。

  贷款档案

  齐全

  借款人违法违纪行为

  法办、判刑、制裁、罚款等

  检查期限

  优质客户1年1次。优良客户半年1次。其他客户3个月1次。逾期30天1次。

  对以上八项检查;经分析有违约违法、弄虚作假、经营不善等不利还贷因素的,根据风险点,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

  措施:

  ①预警通告提醒纠正。

  ②跟踪关注。

  ③加罚利息,提前收贷,终止贷款合同。

  ④变更合同,转化。

  ⑤制止违约行为。

  ⑥法律诉讼,立即申请查封冻结银行账户、银行卡及个人资产等。

  五、到期追踪,法律控制

  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获批准,从贷款到期后的第一天起,将贷款转入逾期贷款账户进行管理,为逾期贷款,并按规定加收罚息,同时,对不良贷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催收。

  1.向借款人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和保留回执,以保持有效的诉讼时效,法律效力。

  ①核实抵质押物的有效性、价值性、合法性、稳定性、。

  ②核实贷款材料、还款承诺书(承担无限偿还责任)、保险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③按生效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冻结、裁决、裁定、执行。对显失公平的判决,及时进行上诉申诉。

  2.贷款展期或借新还旧,分散贷款。

  3.变更业务种类贷款方式,变更债务主体或保证、抵质押物条款。

  4.以资抵债(动产、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权利)。

  5.频繁通知其家人、所有关系人,促其主动还款。

  6.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呆账准备金制度。

  7.法律诉讼。适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保全,同时冻结账户,申请强制执行。

  ①转化,延期。

  ②抵质押品变现,以资抵债。

  ③风险转移,转移给保险公司。

  ④拍卖、处置债权。

  ⑤强制执行借款人其它资产、权利等(评估后70%为准)。

  六、岗位责任控制

  为强化贷款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实行岗位责任控制。

  信贷调查岗责任:未按贷款三查规定操作,导致所放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岗负全责。

  ①责任人员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

  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④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信贷调查岗,认为条件较差,不符合贷款条件,不同意贷款,但信贷有权审批人同意并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调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2.风控部经理、总经理责任:风控部经理、总经理是信贷业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之一,对公司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负领导责任。

  ①贷前调查报告的内容不真实,借款人不具备借款资格,借款用途不合理,无偿还能力等应该审核发现而未审核发现,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②对借款合同等法律文本审查不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

  ③贷后未能及时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对危及公司贷款安全因素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而使贷款出现风险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与信贷人员共同承担清收或部分赔偿责任。

  ④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经理、总经理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负主要责任,责令限期收回全部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或部分收回的,信贷部经理和总经理承担部分贷款本息赔偿责任;

  ⑤对违反风险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⑥对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对调查人员不同意贷款,而有权审批人坚持放贷造成贷款风险损失的,谁批准谁负责。

  免责:信贷调查人员和风控部经理、总经理不同意贷款,有权审批人坚持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损失的,信贷部经理、总经理不承担责任。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7篇

  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减轻潜在的.商业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

  1、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2、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优先处理。

  3、风险策略: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如避免、转移、减轻或接受风险。

  4、风险监控:定期检查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5、应急计划:预先设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确保企业能快速恢复。

  内容概述:

  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涉及的领域广泛,主要包括:

  1、财务风险:如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操作风险:包括生产安全、质量控制、供应链中断等。

  3、法律风险:合规性问题、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

  4、技术风险:系统故障、数据安全、技术更新等。

  5、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变化、政策调整等。

  6、人力资源风险:员工流失、劳动纠纷、培训与发展等。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8篇

  一、引言

  过去企业始终没有停止过风险管理的实践与讨论,不同地区的企业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熟悉深度及广度也不相同。水泥生产企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处在这种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中,如何做好风险管理是我们必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风险时,实行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平安保障利益的管理活动。美国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赞助机构讨论小组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头并贯穿整个企业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设计是为了准时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大事并按企业接受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为实现企业目标供应合理的保证。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需而且准时实行必要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掌握,才能避开或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展的今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简单,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更加简单和困难。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充分分析各种风险,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2、有利于爱护企业资产的平安和完整

  企业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经营生产,实现预期的利润,必需实行各种有效的风险掌握措施,实施风险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平安和完整,否则企业的资产将会遭到巨大的损失。

  3、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

  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需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水泥生产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水泥生产企业现在的风险管理活动有以下特点:一是没有特地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实行肯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更有一些企业及部门根本就没有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及意识;二是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只有消失影响企业生存和进展的重大问题时才查找缘由,制定对策,而且大多流于形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

  四、水泥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水泥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本文认为,加强风险管理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具有水泥行业特色的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便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整合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核心要素,假如它都存在极大的缺陷,那么,其它因素即使构建得再完善,也难以保证内部环境的作用得以有效实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结构可以认为是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里面从制度方面转化到管理方面的详细落实。它既包括从董事会到高级管理人员再到一般员工等的层级支配,还包括授权界定、权限划分以及相关的报告体系等制度支配。这一组织结构应能够准时地任命风险责任人,连贯并有效地实施沟通方案,并且在风险管理领域恰当地配置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和部门中的整合应用,从而确保风险管理成为渗透于企业各项活动(如生产经营活动,战略管理活动,其它的职能管理等)中的一系列行动。此外,组织结构的建立还应能分清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的特定作用与责任。详细来说,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系统,应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及其人员具有不同的地位和职责。

  (1)董事会。设有关风险管理的特地委员会,它总揽全局,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负有监督职责,执行批准对策、评估效率的风险管理任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同董事会的其他委员会(战略、薪酬、审计等)职能交互进行,保证风险管理的权威性,同时必需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第三方作用。

  (2)总经理。企业的总经理应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最终负责,并且应全面执行风险管理任务,主要包括评估风险优先次序、协调及解决冲突、协调业务与风险、战略与政策的管理任务。

  (3)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本部门设风险主管,它对风险管理的执行进行详细支配,协调各部门、各机构的决策,指派风险责任人并设定相应的业绩评价方式,配置资源与资本、管理风险与收益等,并保持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适时地沟通。

  (4)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部门。它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对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日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控的职能,并且应保持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沟通。

  2、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

  所谓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对风险的描述,各种类型风险因素的识别,各个风险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造成的影响大小,以及对风险的分析、评价、反馈报告等所采纳的各类科学的方法。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是有效完成风险管理的前提,能够保证企业在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口径统一并且精确的考察与监控,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常见的基本风险种类进行界定。界定的立足点由战略管理层次再进一步到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及业务流程,界定的重点是风险的来源、重要性及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风险加以更为直观的描述,进行风险因素分析、采纳相应的方法(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风险的大小并且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这样可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定性的说明与定量的评价,从而为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供应依据。

  (2)拟定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详细的细分,列成图表的形式,其中包括对人、财、物、供、产、销等的职能管理的风险管理目标,还包括战略层面的风险管理目标,这样可以指导企业对需要改进的各类风险准时实行适当措施。当然,在选择管理措施时也应依据目标对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绩效管理。当风险管理到达一个阶段性的时刻,企业可以通过风险反馈报告来了解风险管理的结果,从而为相应的绩效管理供应基础数据。风险反馈报告中应包含风险管理责任人的目标、初始状态、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果等。

  (4)在不断进展的动态过程中推动风险的管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由于风险所依据存在的内外部条件在不断进展变化,风险本身也要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保持动态的思维方式,以便持续地学习和更新风险管理力量。风险的动态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对风险的识别与衡量应持续地进行;二是对于每一个既定的风险,其管理过程始终随时间向既定目标不断迈进。这两个层面是前后承接的。毫无疑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既包括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包括沟通效率的改善以及组织结构前瞻性、应变性的增加。

  3、吸引人才

  风险管理的详细工作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人、财、物的配置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在人员的配置方面肯定要选择那些既懂水泥生产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员来完成这个工作,由于风险管理涉及到许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内容,一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完不成这个工作的。我国水泥生产企业的现状还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到相关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肯定要有战略的眼光,把吸引人才作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由于企业要进展,不能永久依靠现有的资源和环境,要真正把企业做成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是需要人才的。在资金的配置方面要优先考虑风险管理部门所需的资金,满意他们的需要,而目前我国水泥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急的状况,受传统的只抓生产经营思想的影响,风险管理部门所需资金多数还有问题,更不用说开展详细的工作了。

  因此,水泥生产企业要进展,要做出属于我们国家的世界级的水泥生产企业,达到能够引领世界水泥生产的技术创新和高水平的管理,都需要我们重视水泥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哈尔滨三发新型节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9篇

  重大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它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

  内容概述:

  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源。

  2. 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制定预防和缓解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4. 风险监控:持续跟踪风险状态,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因素。

  5. 风险报告:定期向上级管理层和相关决策者汇报风险状况,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0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C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防范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公司所有的税务规划活动均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当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三)公司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税务工作事项和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均应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为财务中心。

  第五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税务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二)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分、子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六)组织公司内部税务知识培训,并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七)承担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八)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九条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二)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四)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五)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六)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

  第四章风险应对策略与内部控制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公司因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受行业惯例和监管的约束而产生的重大税务风险,可以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以寻求主管税务机关的辅导和帮助。

  第十六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公司重要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包括关联交易、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1篇

  (1)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分为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标准在期货合约中规定。

  期货合约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①出现连续同方向涨跌停板;

  ②遇国家法定长假;

  ③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增大;

  ④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况。

  调整期货合④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的,交易所应在当日结算时对该合约的所有持仓按新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进行结算。保证金不足的,应当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追加到位。

  (2)价格限制制度

  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每日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设定,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期货合约的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

  股指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最后交易日不设价格限制。

  每日开盘后,股指期货合约申报价触及熔断价格且持续一分钟,该合约启动熔断机制。

  ①启动熔断机制后的连续十分钟内,该合约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成交。十分钟后,熔断机制终止,涨跌停板价格生效。

  ②熔断机制启动后不足十分钟,市场暂停交易的,熔断机制终止,重启交易后,涨跌停板价格生效。

  ③收市前三十分钟内,不启动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已经启动的,继续执行至熔断期结束。

  ④每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

  (3)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持仓的最大数额。

  同一投资者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其在某一合约的持仓合计,不得超出一个投资者的持仓限额。

  会员和投资者的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具体规定如下:

  ①对投资者单个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持仓限额为20xx手。

  ②某一合约总持仓量(单边)超过10万手的,结算会员该合约持仓总量(单边)不得超过该合约总持仓量的25%。

  ③获准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投资者持仓,不受此限。

  会员和投资者超过持仓限额的,不得同方向开仓交易。

  (4)大户报告制度

  投资者的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的,投资者应通过受托会员向交易所报告。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制定并调整持仓报告标准。

  投资者的持仓达到交易所报告标准的,应于下一交易日收市前向交易所报告。交易所有权要求投资者补充报告。

  达到交易所报告标准的投资者应提供下列材料:

  ①《投资者大户报告表》,内容包括会员名称、会员号、投资者名称和交易编码、合约代码、持仓量、交易保证金、可动用资金;

  ②资金来源说明;

  ③法人投资者的实际控制人资料;

  ④开户材料及当日结算单据;

  ⑤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管理制度《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5)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是指交易所按有关规定对会员、投资者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会员、投资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所对其持仓实行强行平仓 :

  ①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足的;

  ②持仓超出持仓限额标准,并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平仓的;

  ③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④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⑤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强行平仓的执行原则:强行平仓先由会员执行,时限除交易所特别规定外,一律为开市后第一节。规定时限内会员未执行完毕的,由交易所强制执行。

  强行平仓的执行程序 :

  ①通知。交易所以“强行平仓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的形式向有关结算会员下达强行平仓要求。通知书除交易所特别送达以外,随当日结算数据发送,有关结算会员可以通过交易所系统获得。

  ②执行及确认。 1、开市后,有关会员应自行平仓,直至达到平仓要求;2、结算会员超过规定平仓时限而未执行完毕的,剩余部分由交易所执行强行平仓;3、强行平仓结果随当日成交记录发送,有关信息可以通过交易所系统获得。

  (6)强制减仓制度

  强制减仓是指交易所将当日以涨跌停板价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以当日涨跌停板价与该合约净持仓盈利投资者按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同一投资者双向持仓的,其净持仓部分的平仓报单参与强制减仓计算,其余平仓报单与其反向持仓自动对冲平仓。

  (7)结算担保金制度

  交易所实行结算担保金制度。结算担保金是指由结算会员依交易所的规定缴存的,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的共同担保资金。

  结算担保金分为基础担保金和变动担保金。基础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参与交易所结算交割业务必须缴纳的最低担保金数额。变动担保金是指随着结算会员业务量的变化而调整的担保金。

  (8)风险警示制度

  交易所实行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要求报告情况、谈话提醒、书面警示、公开谴责、发布风险警示公告等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警示和化解风险。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权约见指定的会员高管人员或投资者谈话提醒风险,或要求会员或投资者报告情况:

  ①期货价格出现异常;

  ②会员或投资者交易异常;

  ③会员或投资者持仓异常;

  ④会员资金异常;

  ⑤会员或投资者涉嫌违规、违约;

  ⑥交易所接到投诉涉及到会员或投资者;

  ⑦会员涉及司法调查;

  ⑧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况。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2篇

  一、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部重大风险源管理,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保障项目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小龙高速公路土建一标项目部重大风险源管控。

  三、职责

  1.安全科负责组织本项目内重大风险源的登记、评价(评估)、上报与管理监控工作。

  2.分管安全副经理对项目部的重大风险源管理监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科是重大风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部门。

  四、相关要求

  1.安全科应对项目部存在的重大风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进行评价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价。

  2.安全科对新设立或新构成的重大风险源,要及时评价,并登记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风险源的,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告撤销。

  3.安全科应在重大风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4.安全科对重大风险源监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保证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

  6.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风险源,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负责人。

  7.安全科每月要对重大风险源的设备和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做好检测和检验记录。

  8.安全科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9.安全科建立健全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重大风险源报表;

  重大风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风险源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重大风险源安全评价(评估)报告;

  重大风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10.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落实重大风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3篇

  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管理体系,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它涵盖了企业各个层面,从战略规划到日常运营,从财务到人力资源,从市场到供应链,无一不受其影响。

  内容概述:

  1. 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源,如市场波动、法规变化、技术更新等。

  2. 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3. 风险策略: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包括避免、转移、减轻或接受风险。

  4. 风险监控:持续跟踪风险状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5. 应急计划:为不可预见的风险制定预案,以减少损失。

  6. 风险文化:培养全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4篇

  1 总则

  1.1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管理的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 公司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2 管理机构与职责

  2.1 公司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2.1.1 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设计院主管副院长、监理公司总监、施工单位集团公司主管副总经理

  组员:公司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院项目经理、监理站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外聘专家

  2.1.2 技术方案组 组长:公司总工程师

  组员:公司工程、安质部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总工程师

  2.1.3 现场工作组

  组长:段落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组员:段落指挥部副指挥长、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工程部长、项目分部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监理组长

  2.2 工作职责

  2.2.1 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的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4)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5)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

  2.2.2 技术方案组职责:

  (1)审查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批;

  (2)审批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3)分级建立专家评审组,组织I、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论证;

  Ⅰ、Ⅱ级风险隧道专家组成员为:院士、设计大师、院校教授、国内知名隧道、地质专家各参建单位隧道技术负责人。

  (4)检查技术方案落实情况。

  (5)定期组织专家对重大疑难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

  (6)根据现场工作组提报的资料,动态调整隧道风险等级。

  2.2.3 现场工作组职责:

  (1)按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和隧道风险管理办法,组织现场落实批准的隧道风险技术方案;

  (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全过程的卡控。

  (3)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组织参建单位技术负责人论证其它隧道施工方案;

  (5)根据揭示地质,提请调整隧道风险等级和变更技术方案。

  2.3 公司工程部在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领导下,负责隧道风险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信息、建立工作台帐、提请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开会研究有关事项、编发会议纪要,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3 风险管理

  3.1 各参建单位按照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3.2 参建各方应积极开展隧道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落实风险管理内容。

  3.3 施工单位要按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三个层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3.3.1 管理层要成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保证。

  3.3.2 技术层要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方案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制定报建设单位审批。

  3.3.3 作业层要成立以项目副经理、项目分部经理、现场作业队长负责的现场卡控机构,负责按经过评估和审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报管理机构和技术方案机构。

  3.4 各参建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

  3.5 风险评估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各参建单位应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5.1 公司组织设计单位在开工前完成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

  3.5.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测,施工阶段的主要风险源为:

  (1)设计文件提示的断层破碎带、富水破碎带、不同岩性接触带、浅埋段、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高水压地段、溶腔、穿越水库和公路段、高瓦斯地段、高地应力地段、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地段及洞内与地表水力联系强的地段。 (2)超前地质预报异常地段。 (3)监控量测异常地段。

  3.5.3 当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出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应立即组织初步评估。当初步评估结果为高度和极高风险时,报技术方案组

  组织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技术方案。

  3.6 风险控制工作包括风险预警和施工过程控制。

  3.6.1 风险预警

  (1)施工单位应在洞口设置红、橙、黄、绿指示灯,向作业人员提示当天隧道施工风险等级。绿灯表示风险等级低,黄灯表示高度风险,橙灯表示极高风险,红灯表示发生事故正在抢险。

  (2)施工单位在接近安全风险源前应向参建各方发出预警,现场工作组接到预警后,要组织检查技术方案,加强过程控制,指定专人包保,保证施工安全。

  3.6.2 施工过程控制

  3.6.2.1 风险隧道施工必须以“四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3.6.2.2 加强落实公司“五个一”工作,即“一块牌、一根管、一根棍、一把尺、一张椅”,具体实施办法见附件。

  3.6.2.3 人员培训

  (1)参建各方应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对参建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工程施工的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和逃生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

  (3)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应有台帐,新进场人员和换岗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学时不少于20 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 学时。

  3.6.2.4 施工单位必须针对每个隧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配备、劳力和材料安排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经批准后执行。专项施工方案中应针对可能遇到的坍方、突泥突水、岩爆、瓦斯爆炸和大变形等事故的危险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

  3.6.2.5 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公司制定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执行。

  3.6.2.6 施工监控量测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纳入工序管理。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公司制定的'《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办法》执行。

  3.6.2.7 安全技术交底执行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作业人员逐级交底制度,使作业人员熟知各工序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

  3.6.2.8 隧道各工序施工前,必须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强调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3.6.2.9 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执行确定的工法,当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变换开挖工法必须报批。

  3.6.2.10 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开挖循环进尺。全断面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0 米;台阶法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5 米;分部法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 米。当设计文件对开挖进尺另有要求时,按设计文件办理。

  3.6.2.11 在洞口和掌子面附近悬挂揭示牌,标识施工的里程段落、支护参数、开挖进尺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醒作业人员规范施工,同时便于检查人员核对。

  3.6.2.12 隧道洞内必须设置救生应急管。救生应急管采用直径108 毫米,壁厚5 毫米无缝钢管,自掌子面连通到距掌子面最近二衬完成地段。

  3.6.2.13 在二衬端头设置作业人员休息区,供侯班人员和休息人员使用,尽量减少掌子面人员数量。

  3.6.2.14 在掌子面附近边墙上悬挂救急箱,箱内放置救急药品和不易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应对突发事故;药品和食物定期更换。

  3.6.2.15 当钢架侵入限界必须更换时,严格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工法和步骤实施。

  3.6.2.16 对未衬地段建立巡检机制。交接班时接班安全员对未衬地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时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掌子面,发现异常变形和较大裂纹通知上班掌子面人员撤离,报项目部领导,由项目部安排对该地段加固处理。当班作业时由当班安全员检查2~3 次,按上述流程进行办理。

  3.6.2.17 对富水软弱围岩、岩溶等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涌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6.2.18 当采用注浆堵水措施时,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隧道岩溶注浆管理办法》。

  4 应急预案

  4.1 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须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应急预案。

  4.2 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4.3 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4.4 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4.5 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4.6 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4.7 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7.1 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

  4.7.2 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

  4.7.3 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放置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

  4.8 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4.8.1 必须在现场各应急组织相关部门、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他必要的地方设置通信设备;

  4.8.2 使用带电源的通话装置应配备备用电源,保证停电时不影响使用;

  4.8.3 通信设备应采用洞内有线电话,并保证其性能可靠。

  4.9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的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及时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4.10 隧道内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应急救援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4.10.1 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

  4.10.2 熟悉应急救援程序;

  4.10.3 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

  4.10.4 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

  4.10.5 了解各种警报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

  5 应急救援

  5.1 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迅速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并按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根据下列各项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的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5.1.1 值班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通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所有作业人员紧急撤离。险情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建设单位;

  5.1.2 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

  5.1.3 应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5.1.4 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5.1.5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

  5.1.6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工程处理措施,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批复的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

  5.1.7 隧道灾害事故处理和救援应按下图所示的工作程序进行。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5篇

  为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增强科室主任及全院职工预防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保障医院、患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本着“风险共担、保障有力”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疗风险基金的筹集:从各科室月奖金中按规定比例提取。提取比例参照最近3年我院各类别医疗纠纷赔付情况,内科系统4. 5%、外科系统5. 5%,医技科室1%,医院对各科室提取的金额进行1∶1配套。

  二、医疗风险基金的管理:成立医疗风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对基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管理。财务科统一建立以科室为单位的医疗风险基金明细账,确保专款专用。年度内科室结算节余基金款,转入下年度科室继续使用或由医疗风险基金管理小组统筹调剂。

  三、医疗风险基金的使用:主要用于医疗事故争议以及医疗纠纷的赔付补偿,无论是经协商、调解、诉讼处理解决的,凡涉及民事赔偿款额,均由医疗风险基金和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人的具体赔付比例,根据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判定责任人的责任程度确定,但承担赔偿额全年最高不超过2万元;科室直接负责人承担总赔偿额的2-10%,具体比例由专家委员会讨论认定。

  责任人及其科室对其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应在接到赔付通知起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医务部申请复议一次,将从我院参加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随机抽取专家若干名进行复议。

  四、医疗风险基金的返还:

  (一)、对于当年度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将返还该科室医疗风险基金账户金额的70%,其中10%指定奖励科室负责人,同时可适当降低下年度医疗风险基金系数。

  (二)、对于当年度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赔付结算有节余的科室,当年度不予返还,流动下年度继续使用。

  (三)、对于当年赔付额累计超过科室医疗风险基金账户金额的透支部分,视情况区分,分别由医院医疗风险基金承担或在科室下年度医疗风险基金中扣除,但下年度风险基金系数适当提高:

  1、如下年度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则透支部分不在该年度中扣除,由医院风险基金承担,但该年度的风险基金返还比例为50%;

  2、如下年度仍有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则透支部分纳入该年度中一并扣除,扣除仍有透支的则继续参照上述相关条款执行。

  五、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六、本管理办法由医务部、经管科共同负责解释,如因指标测算出现偏差等特殊情况,由医疗风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临时讨论修改。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6篇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预防、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各种潜在的.风险。它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等。

  内容概述:

  1、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定期风险评估,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2、风险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规避等。

  3、风险监控与报告: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风险监控,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

  4、内部控制与审计: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5、风险文化培育:培养全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6、法规与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7篇

  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确定企业可能遭遇的风险类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策略: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如风险规避、转移、接受或减轻。

  4. 风险控制:实施具体的措施和程序,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轻其影响。

  5. 监控与报告:持续监测风险状况,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内容概述:

  风险管理制度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1. 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防止欺诈和错误。

  2. 法规遵从:确保企业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法律纠纷。

  3. 项目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

  4. 财务风险管理:管理财务敞口,保护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5. 供应链管理:识别供应链中的中断风险,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6. 人力资源:处理员工满意度、合规性、安全等问题。

  7. 技术与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技术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第18篇

  风险管理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可能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风险识别:确定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来源。

  2. 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策略: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如避免、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

  4. 风险监控:持续跟踪风险状态,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5. 应急计划: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6. 风险沟通: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风险的'理解一致。

  内容概述:

  风险管理管理制度涵盖了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

  1. 财务风险:如市场波动、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

  2. 操作风险:涉及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等。

  3. 法律与合规风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法律纠纷。

  4. 声誉风险:处理公共关系、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影响。

  5. 人力资源风险:员工流动、技能短缺、劳动纠纷等。

  6. 环境和社会风险:环保法规遵守、社区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