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一篇)
清晨,一辆辆大巴车驶向淮安周恩来故居,我们满怀着激动之情,踏上了游周恩来故居之旅!
经过长达三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总理高大人像,他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思考着什么?我猜,应该是想着怎样使国家更加强大吧!
走进大厅,四周的墙上挂着与周总理有关的故事和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总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一切又一切!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故居,还未走进故居,便一眼望见门的上方挂着高高的门匾,书写着“周恩来同志故居”,红底金字,是邓小平爷爷题写的。
我们走到周总理的书房前,书橱里放着许多书,墙上挂着字画,我不禁想起了周总理曾说过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周总理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从小就立志要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真了不起!接着我们来到了周总理的卧室。周总理的卧室只有一张床,几个板凳和一些洗漱用品,墙上几幅简单的画,无不彰显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那么的朴素,简朴!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字——腾飞,象征着,这里就是大鸾腾飞的地方,在这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周总理的家室,以及他的妻子邓颖超纪念园。
周总理无时无刻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无法忘却那个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二篇)
趁着元旦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崇敬的心情寻访了一位清末著名的经济家、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说起这位大富豪,他小时候可是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3岁只身来到杭州,因为勤奋、努力被阜康钱庄老板收为学徒。后来,阜康钱庄老板去世前将钱庄里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胡雪岩。这为胡雪岩后来的成功准备了第一桶金。
胡雪岩很有经济、政治头脑。据说当时左宗棠为了驱赶西域的匪帮,准备派兵去西域打仗。可是朝廷付不起高昂的军火费用。左宗棠这时就想到了胡雪岩。胡雪岩就去向英国银行借来了许多银两,全部拿给左宗棠,因此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这为胡雪岩在政治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胡雪岩还很诚实守信。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卖的药绝对是用真材实料制成。他曾经说:“药物不能有一点儿不好,因为药物是危及人的生命。”至今,胡庆余堂制作的一味药还是用金铲银锅,因为相传用铜锅煮药会使药的质量变差,所以,胡雪岩特地请来巧匠制作金铲银锅。诚信使胡庆余堂至今门庭若市。
这位中国第一巨商用所挣银两救济百姓,还用巨额耗时三年在杭州西湖大道元宝街18号建造了“中国第一豪宅——胡雪岩故居”。元宝街是杭州唯一一条保存至今的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故居中最重要的三处地方是:芝园、楠木厅和百狮楼。每扇大门上都有门环,“环”就是“圈”,“圈”与“权”读音相似。所以手握门环就等于权力在手。整个故居占地10、8亩,中西合璧、精巧绝伦。
如此传奇的人物,如此精美的豪宅,胡雪岩故居让我看到了一座建筑,一种精神。
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三篇)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四篇)
你谱写的,是一片江山如画;你开辟的,是一片焕然一新!
——题记
怀着对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爷爷的伟大崇敬和好奇之心,我来到了故里——四川省广安市。
这个坐落在郊区的国家级景区,被称为国家一级园林,身处郊外森林茂密之处,周围覆盖着葱郁的亚热带植被,是座占地830亩的生态纪念园。据介绍,总面积约3。19平方公里,园内绿化率80%以上,令人心生敬佩,不禁肃穆!
其中著名景点有邓家老井、铜像广场、陈列馆。首先我看到的是故居陈列馆。它坐西朝东,背对高山,面向庄稼地,四周环境清幽庄严。还有***主席亲笔题名,馆名铿锵有力,熠熠生辉。
跟随历史的脚步,我来到了铜像广场,广场四面的环山宛如一把巨大的座椅,而铜像就坐落在环山中间,庄严肃穆。广场占地约一万七千多平方米,中央的铜像高2。5米,重约1。8吨,纯铜打造。铜像上的面容温和,微坐地注视着家乡的远方,眼神深邃迷离。他身着朴素,是家乡老百姓的一员,却拥有着建设祖国的魄力,引导中华人民走出困境,这把座椅体现了爷爷的情感和人格,是对他性格、生活和人品的最好赞扬。
接着向前,就到了著名的“邓家老井”,下了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清凉的井水向外溢着,经久不息。据详细资料记载,邓家老井是明朝时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井口直径约一米,水面高出地面60公分左右。这井水终年充盈,正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地村民几百年来都在喝着这口老井里的水。世世代代子孙的生活都离不开这口井,邓爷爷就是喝着井里的水长到了15岁,才走出这个小村子,走向中国。
这一行,让我看到了爷爷为建设祖国和改革开放辛苦奋斗的一生,和为革命、社会主义事业所流的血和汗,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爷爷这位伟人的光荣事迹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一行,更让我知道虽然战争年代的硝烟在像邓爷爷一样的领导人以及无数先烈们的顽强御敌中散去,侵略者早已被赶出华夏国门,但民族耻辱永生忘,忧患意识高于安逸。如今的和平与富裕是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在最美的年华里用生命力挽民族的命运,用大好的青春守卫着祖国的家园。
寻访红色足迹,邓爷爷的故居,让我们举起心中的团旗,弘扬红色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五篇)
村庄规划故居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建造的楼房,改叫城中村。村庄的绿色不见了,我又怀念起我的绿色故居来。
原先村庄边有座土山,山下有一个大水坑。一到春夏,水坑岸上依依杨柳,用白居易的佳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黄软于丝。”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山路两边各种野花,飘来一阵沁人心肺的花香,还有鸟儿叽叽喳喳地叫声。登上山顶,举目仰望,田园、农房尽收眼底。
夏日村庄的居民常常来这里纳凉,顽童们则是奔来跑去,追逐玩乐。青蛙的“呱呱”声此起彼伏,蝈蝈也不甘示弱,还有那飞舞着的一闪闪的萤火虫。水坑里有不知名的鱼,村庄的居民无事便在水坑边钓鱼,这里一时成为村庄居民的乐园。
故居那浓浓的陋室情怀簇拥在我心头,那时村庄边没有如此多的工厂,车辆也很少,故居一直保持着原建筑的自然色调,因而显得宽敞豁亮。小院显得宁静而秀丽。盛夏酷暑难耐,而故居却是绿荫满院。院中的洋槐、紫藤、爬山虎,远看就如同个小植物园。初夏洋槐花香略带甜味,每逢槐花盛开之际,满院子清香,总要引来成群的蜜蜂。紫藤使劲地扭动着腰肢缠绕在架子上,形成了一个大凉棚。盛夏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下边,一边品茶一边谈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正是这绿色庭院拉近了亲朋好友,拉近了街坊四邻的心理距离,他们推门而入,无所窘意,随意而坐敞怀谈笑、欣然自得。
我钟情于绿色,因为有了绿色,才有了我们绿色的村庄乐园。绿色村庄构成一种绚丽多彩的美,这种美出于自然成于自然,这才是至纯至善的绿色美。可惜现在寻它,却不见了……
举起心中的团旗——访邓小平故居有感(第六篇)
走进这座璀璨的伟人艺术园林——邓小平故居,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如同进入世外桃源般飘飘欲仙了……
紧攥着几张展票,望着前面络绎不绝的“长龙”,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兴奋。小平爷爷——这位举世闻名的伟人,用自己瘦小却坚毅的身躯撑起了这座不朽的文化瑰宝!
金色的大门高高矗立,门前两头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为其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韵味。游人如织。我们费劲地融进了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步蹒跚地向前走着……
刚刚踏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苍翠欲滴的竹林,绵延不绝地伸向前方。一棵棵的翠竹有着一种我说不出来的绿色之美:像无暇的翡翠,像蓬勃的青笋,像透彻的清河。来来往往的人鲜少驻足观赏这些坚韧不拔的战士们,我却深深地被他们迷住了:看哪,它们一排排紧紧地挨在一起,不正是那血浓于水的至亲吗?一阵和熙的秋风拂过,小战士们竟翩翩起舞了……
带着悠然自得的好心情,我们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古园林!古木参天的景象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了:苍苍茫茫的梧桐,高大挺拔的松柏,妩媚迷人的银杏……它们是那么的大:圆润的身躯起码要好几个壮汉才能合抱住;它们是那么的野:时而抖抖身子,时而对天长啸;它们是那么的高:一个个直插云天,笔直的“腿”深深扎根,我们吃力地仰头只能看到它的年轮、身影……
秋天,是这些自然间的“守护神”穿上盛装尽情舞蹈的季节!于是,不管是德高望重的大树爷爷,还是只有细细身躯的“无名小卒”,都大汗淋漓地跳着一只只优雅的舞蹈,完全停不下来。那些金黄色的树叶便是一串串梦幻而又调皮的音符,在碧空慢慢地打着旋儿舒缓地飘落……多么美轮美奂的景象啊!游人都深深地沉醉了。
告别了梧桐树爷爷,松柏哥哥等好朋友,我们继续闲庭信步。
“哗哗哗”,是什么声音如一阵清脆的小曲传入我们的耳畔?顺着那源头,我们忙不迭地往前探寻着。哦!找到了!原来是这小池在啼唱呢!清澈见底的河水悠悠地流淌着,像一个轻述忧愁的姑娘。
“哗哗”这动听婉转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来到了这片整洁的空地,看到了一做挺拔屹立的铜像,那就是邓小平爷爷的塑像了!古铜色的身躯坚定地站立着,一袭庄严的军装;慈祥温和的双眸静静凝视远方,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安宁与希望;右手微微弯曲着,食指颤颤地指着前方。凝视着这座铜像,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的敬佩,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怡然漫步。望见了美丽的“金水池”,游览了神奇的后花园,参观了小平爷爷古老的住宅……
夕阳西下,我们念念不忘地望向小平爷爷故居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山一水,心中泛起无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