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花的联想(精选五篇)

花的联想

字数:250字点击:时间:2023-06-01

花的联想(第一篇)

  贫穷的人希望读书,富裕的人不爱读书;勤奋的人渴望读书,懒惰的人憎恨读书。可是,人,应当是为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断读书。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武器的领导者。

  成功的人读书。李嘉诚说,你可以幼儿园毕业,只要你拥有知识都可以打天下。而书,则是获取知识的最方便最快捷的工具。

  有一次,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在广播站发表论文,文中写:“钱比书重要得很,老师教书,学生读书,都不是为了钱么?书只是钱的工具罢了。”可想而知,他受到的不是热烈的掌声,而是严厉的批评。我便嘲笑他:“你这不是自己找墙撞吗?给学校的荣誉抹黑。”

  他碰了一鼻子灰,还硬顶:“我说的句句是真理,你看人们工作不是为了钱吗?”

  我针锋相对:“那哪来的的清官柳中原?哪来的雷锋?”

  他强词夺理:“《孙子兵法》不是记载最高战法就是‘不战而胜’吗?你有钱,把钱扔出去,谁还在打仗啊?!肯定都在抢啊!”

  我再次嘲笑他:“那你说,比尔是拥有知识打天下呢?还是钱?世界五百强中有几个是没知识的?”

  他哑口无言,不耐烦地跺跺脚,很不高兴。

  读书节不是为了取悦某人或彰显政绩而设的,而是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为了能感染更多的人读书,为了让更多人能读书。像我那位朋友,如果他读多一些书,就会对自己的片面而惭愧。

  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临死时还叮嘱秘书要念书给他听。

  读书是有用的,不是为了装饰自己的外表,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生。失败的人烧书,成功的人读书,读书的人会更成功!

花的联想(第二篇)

  时常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阳光普照,水光粼粼。青翠的草儿在山坡上温柔地蔓延,山却庄严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个硬汉。这使我想起海子的一句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个世界到处都有刚与柔和谐统一的身影,不只是阳光与波纹。

  都说山是庄严刚毅的,水是灵动温柔的,我却认为山的形体是刚毅的,灵魂是温柔的;水的形体是温柔的,灵魂是刚毅的。山若没有温柔的灵魂,那么它坚韧的峭壁上怎能长出奇异的松柏?水若没有刚毅的灵魂,那么怎还能上演水滴石穿的奇迹?柔为刚劲的山抹上了流岚云霞,山不再单调;刚为柔的水注入坚挺韧性,水不再寂寞。山和水都将刚柔并蓄,因而有了自亘不变的山水之章。

  都说陕北是深沉的硬汉,江南是柔弱的女子,我却认为,硬汉的骨子里有似水的柔情,女子的躯干里隐藏侠义与肝胆。安塞腰鼓奔放与热烈正在渲泄无尽的热情,当鼓声戛然而止时,听到回声了吗?从沟壑的黄土原面上传来的回声,绵延悠长,难道不像硬汉在万巅俱寂的深夜发出的温柔喃呢吗?许多人会在陕北黄土上高原上呐喊,因为刚蹩脚中发出温柔的声音微妙动动听。雨花台浸满鲜血时,江南的温柔愈将惨酷与血腥扩散;温柔的女子本承受不起死亡的沉重,所以江南用刚毅百折不屈的肝胆照亮受尽屈辱的后道路。江南不是弱不禁风的女子,她有隐忍的风骨,因而今天的江南重新焕发容光。

  自然界是美丽的,因为它柔中带刚,刚内藏柔。人呢?俗话说:“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萧峰侠义心肠对江湖兄弟,是刚;万般保护女子,是柔,萧峰成了金庸小说中典型的英雄。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是刚;“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柔,苏轼成了人气最高的词人。温总理“决不向危害人民利益的势力妥协”是刚,为汶川地震受害者落泪是柔……

  刚柔相生相成,交错并融于一体,我们的自然不再单调;刚柔相伴集于一身,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刚柔相济的人们生活在刚柔兼并的世界里,我们感受阳光普照,水波温柔。

花的联想(第三篇)

  院子里,靠着墙角种了一棵昙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昙花已经蔓伸到我的窗前了,每在夜里读书的时候,偶一抬头,就看见它绿意盎然地散发一股强烈的生命力,似乎不断地向生命挑战,立意挣扎生长。那恣意横生的枝干,那不断冒出的新芽,那茂密结实的叶子,正是生长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努力累积而成的。

  一夜,正沉迷于书中,忽然一股淡淡的清香自窗外飘来。抬头一望,发现早上躲在枝桠间的花苞,正慢慢地展放她的花身。一瓣瓣,缓缓地向外伸开,最后,终于成为一硕大的花朵。那雅洁的颜色,那诱人的香气,那迷人的花瓣,令人叹为观止。然而,第二天清早起来,却发现昨夜的昙花已逐渐地凋谢枯萎了。

  如今,窗前的昙花仍是一片翠绿,只是少了花的点缀,可是,昙花盛开的刹那,迄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回想她由弱小的苗芽到成长为茁壮的大树,由含苞待放到完全地展放华姿而后凋谢,不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想想看,人的一生,由出生到逐渐地成长成人,不就如昙花最初的生长过程一般,是一滴一滴累积而成的吗?一生中的颠峰时刻,不也是昙花一现刹那间的表现?而这些成果的得来,无可否认地必须靠个人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挣扎,在种种的打击及挫折中磨炼自己的意志,训练自身强壮的生命力,才有昙花般盛大的硕果。虽然昙花开放的时刻是如此短暂,但就在那一刻,不正是其全力以赴展示她的光彩、发挥其最大价值的一刻?更何况,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凋萎只不过是成长中的一个片段;如同生命中登峰造极的一刻;同样亦有低落失意之际,何不以昙花般的精神,欣然接纳受创的打击,拾取失败的经验,借机充实训练自己,再创造一次奇迹呢?要知道:失败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会站起来。

  所以,若想要有昙花辉煌难忘的一刻,就必须付出代价——任劳任怨,不怕任何的打击与摧折。抓住自己的巅峰时期,尽量将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那么昙花一现的一刻,正是您在学业上、事业上、家庭上各方面最成功的一刻。

花的联想(第四篇)

  夏日已经过去,但荷花却令我久久留念。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她能从那么脏的淤泥中长出来,并开的那么纯洁、那么美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荷塘里,荷花们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的荷花盛开了,像一顶皇冠,只有高贵的人才能佩戴它;有的只开了两三瓣,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等着人们来跟他拍照留念;有的只是一个花骨朵,像一个小水滴,稳稳地立在了枝干上面。一阵微风吹来,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

  荷花对人类还有很大的贡献:藕可供人食用、莲子也能提供营养、荷花也可以供人观赏,作用真大!

  每当我看到荷花,我就会想到清洁工。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不过我们还要感谢大自然,为我们现出这么美丽的景色。

花的联想(第五篇)

  在博客首页上随便选了一页,碰到了一篇14年的文章,题名《赵本山,咋招惹你了》。文章由赵本山引发思考,批判了现代“走狗”,对赵本山艺术保持了一种较理性公正的态度,不抵制也不跟从。读完有所感触。

  文章阐述的态度我很认同,文章也有些许观点与我的想法相悖。时隔一年,我将对文章我认同的部分总结展新,对我不甚认同的部分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回顾一下文章描述的事件。

  前几年就传出表演界大师赵本山隐退的消息,不过那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随即伴随着春节序曲音乐的响起而不攻自破。看来这次是玩真的了:今年的全国文艺座谈会没有了赵本山的席位,随后召开的辽宁省开文艺座谈会也没对他吱一声儿,甚至连他老家铁岭的文艺座谈会也没提到他半个字。

  这个时候总是不免招来一片骂声:且不说那个演技蹩脚而阴阳怪气的小沈阳的畸形走红,且不说那个歪嘴斜眼拿着砖头在舞台上晃来晃去让观众春节期间面对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倒胃口的王金龙,单是“赵家班”里的任何一个三流演员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有关于赵本山的小道消息:豪车豪宅私人飞机涉黑雇凶……最近又传出其妻子马丽娟四年前与龙凤胎子女移居新加坡的消息等等。

  这些只是涉及到赵本山个人的私生活,倒也不足为奇,倒也无可厚非。试想一下,哪一个名人背后没有这些乌七八糟的爆料传闻呢?仔细想想,这些垃圾新闻的产生其实是某些人的嫉妒心理在作怪。人家赵本山不偷不抢,靠本事吃饭,不但自己暴富,还带起了一大帮当年的穷亲戚朋友,进而推动了一方的经济发展……这即合情理又符合国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方针啊。

  可是那些涉及到赵本山演艺的评论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了。在这种种评论之中,“低俗”二字唱主调且极有社会煽动性。

  文章先写赵本山被挤出局,网上骂声一片,又针对称赵本山“低俗”的评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是啊,习主席14年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低俗不是庸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以精神快乐”。批判之声直指赵本山艺术的核心,低俗与丑化人物形象。赵本山电视剧里的农民形象多残疾:刘能是结巴,赵四是痉挛,等等等等。他的小品内容比较庸俗,言辞粗鄙,有些低级趣味。网上称他是三俗的代表,低俗媚俗再加恶俗,我认为,实在有些过。其一,正如文章所说,“赵本山艺术出身于东北二人转”,二人转本身就是一种农村艺术形式,其并不是什么登得大雅之堂的东西,许多下流粗俗的东西充斥其中。是无法从二人转中脱胎换骨出来的。针对这一点,我想赵本山已经给出了他的解释,他说他要发扬的是”绿色二人转“。我觉得,他并不是没有做到。我以前从未去了解过二人转这种东西,仅有的认识就是来自每年赵本山春晚的表演,也仅仅是觉得两个人拿两块红手绢唱戏,非常喜庆。了解之后才知道地道的二人转并非如此。我想,赵本山所传达出的二人转就是净化后的了,他并未做错什么。其二,也如文章所说,我们不妨反问一句:我们的观众高雅吗?一种东西的兴起必然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其实不见得赵本山艺术真的低俗,说不定是某些人病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病得不轻啊。

  我觉得,小品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欢笑,更应该带来的是深思,是真善美的传达,无法否认,赵本山艺术确有其局限性,但他,赵本山;它,赵本山艺术,无疑在中国文化史上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仔细想想,这些垃圾新闻的产生其实是某些人的嫉妒心理在作怪。这句话,作者指明了走狗们的本质。但我觉得嫉妒心理并不准确,这确实反映了社会的某种病态,人们对赵本山事件的关注的确反映了赵本山的社会影响力,但垃圾新闻的产生同样反映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消遣心理。过度关注这些,跟从这些,也就是文中提到的走狗,这样的人们,才是一种病态。正如文中所说不要做走狗,不要跟着那些别具用心的人瞎起哄,要评说就评说自己心中的赵本山。我们都是草根,我们都是一介平民,赵本山没招你没惹你,赵本山带给我们的,只有平凡人、平凡人生的百无聊赖中丝丝屡屡的欢乐。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赵本山近况,这个几近家喻户晓的名字,负面新闻依旧大片堆砌在网络上。这个一年未露面的老人在16年新年伊始出席了一部电影的公映,不再熟悉闪光灯的他透漏,自己已不愿抛头露面。这个老人,是真老了。我们也真该歇歇了。

  拙劣见解,也请看完此文者勿笑话我啊。

------分隔线----------------------------
上一篇:我想象中的世界 下一篇:游东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