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清明感怀

清明感怀

字数:650字点击:时间:2023-03-03

清明感怀(第一篇)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一切都清清又明明。

  也许你会在家中泡上一壶好茶,喝一口,感受茶水在口中的香润,空气中氤氲着淡淡茶香,你会不禁想起过去的一些人,过去的一些事。看向远处,感受这个时节特有的气氛,心也被一波波的情感包围着。

  也许你也会去野外的一座孤坟上,向长眠之人诉说。当一滴滴泪水渗入这片黄土,当一件件旧事萦绕在心头,相思漫上心扉。不舍、惆怅、伤心似乎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逝者长眠,生者永伤怀。只有阴冷的春风,如针的细语和那漫山遍野的追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雨又是泪。倚在一块碑前将所有的红尘往事与相思倾诉,那无尽的思念会随着烟火的飞腾传到遥远的天边。春风、细雨、清明,使悲哀与思念愈加的浓烈,疼痛使你撕心裂肺。

  也许你也会在夜里静静地躺着着,看着窗前朦胧的雨滴,一点点昏暗的光晕。雨就在外面下着,倾诉着所有的哀伤,带给你无情无尽的思念。这孤寂会使你情不自禁地举杯邀明月,对着月亮,思绪飘动起来,一直到天上。你不语,婵娟亦不语,只有那淡淡的忧愁陪伴着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思念却不能挽留,留恋却不能拥有。人生在世,自是躲不开生死离别、悲欢离合。于是就有人创造出另一种思想:安闲自适、自我派遣、豁达开朗。

  花落花开,岁月轻拂。身边总有人会悄然死去,有老死的,有病死的,有打仗牺牲的,死法千万,但结果却不一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都在强调生命的意义。为了自己的信仰,虽死犹荣,不枉此生。“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且行且珍惜。

  清明,愿每人都清明。

清明感怀(第二篇)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明,全然没有唐朝诗人杜牧所谓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意味。

  儿时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待在墓园过一整天的节日,想想都从心头涌上一股不栗而寒的感觉。可是随着年龄的推移,我细心观察,年年清明,往日喧嚣的城市竟万人空巷,而莲花山一片欢声笑语,出来踏青都涌到这里。大家都喜上眉梢,笑眼盈盈,丝毫看不出任何凄清之感,我不禁对“清明”二字感到陌生了。

  母亲也一番好兴致,我一上完课,背着书包坐上车时,她便开着车直奔莲花上。我上课的地方离莲花山很近,几分钟便到了,母亲停下车,拉着我一头钻进喧闹的人群中。我又闷又热,加之说话母亲也听不见,只能踮起脚看着入口小路尽头的一番秀丽景色。春的色调不像冬日那般单一,映入眼帘,一片姹紫嫣红、绿意怏然,再走近一点,更是五彩缤纷,藏在绿叶中的粉嫩的,水灵灵的花骨朵儿,高大的树叶间蹦跳着的带黑白羽毛的鸟儿;花丛间翩翩起舞的花蝶儿,扑打着毛绒绒的翅膀……清明不只是已故之人的节日,也是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生灵们和无数的花花草草灵动的时刻。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清明才活了起来,不是吗?

  莲花山的风吹过,盈动着石物,仿佛是在赞同着我的想法。

  我在风中感受着自然的清凉,先前闷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

  是的,自然还是活的,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是一样。

  最后,我以一首诗来总结清明之感: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是白居易老先生对清明夜抒发闲适悠然之感,我想我也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活的清明。

清明感怀(第三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一早天就阴沉沉的,刮着冷风,空中还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按照惯例,我们一大家子人约好一起去给太爷爷太奶奶扫墓。

  路上,我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雨纷纷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个时候巧逢冬去春来,冷暖空气交汇,就形成了降雨,这种阴雨天气有时要持续长达十天半个月,所以就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说法。当然人们因为思念亲人也会伤心流泪,这也是“雨纷纷”。“那清明不是二十岁节气里的吗?怎么又是节日啊?”我又问妈妈。“清明起源于周代,原本只是一个节气,在清明前一天有一个寒食节,后来寒食节的活动:不烧火吃冷食、祭扫坟墓就延续到清明,宋元时期,清明就成了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除了扫墓纪念祖先,还会踏青春游,放风筝、蹴踘、荡秋千。清明也是唯一一个与节气合一的节日。”“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到了墓地,我们给太爷爷太奶奶摆上水果、点心等祭品,献上了鲜花。我发现妈妈的眼睛红红的,也“雨纷纷”了。雨越下越大,我们给太爷爷太奶奶献上献花,鞠躬,说了再见,在风雨中离开了。

  这个清明,我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也懂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深刻含义。这真是一个不一样的清明啊!

清明感怀(第四篇)

  清明节前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一大早来到了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踏进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它是那样的高大雄伟,气势磅礴;道路两旁的的松柏树木,翠绿挺拔,郁郁葱葱,显得如此的庄严肃穆,顿时让我心生敬意。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抗日英雄纪念馆。纪念馆的大厅宽敞,光线明亮,展板上各种照片和文字说明都清晰的记载着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农民们是如何为了正义而起义,狼牙山五壮士是如何为了人民而奋勇战斗;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勇士、一个个军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时,临危不惧,高声地喊出“士可杀,不可辱”;我似乎看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个个举动,一幕幕情景,都让人感动,让人潸然泪下!

  出了博物馆,我们摘下胸前的小白花,郑重地献给了英雄烈士。当我走到一位烈士墓前,突然停住了脚步。王宪臣(1915年—1945年),年仅13岁(1928年)参加红军,30岁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不禁说了一句:“感谢您!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随后,我默默地走到了白求恩墓前,心中想到,他是一位外国人,却为了中国人而无私奉献,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献了花,向他们敬了少先队队礼,鞠了三次躬。烈士们是多么英勇啊!我不禁留下泪来……

  记得毛主席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要学习各位烈士,做一个无私的人,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

  敬礼!为纪念所有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清明感怀(第五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漫漫的哀思,悠悠的伤怀,在这压抑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后面,定是一片荒凉的坟冢,为这凄清的节日披上一层伤感而又销魂的外衣。

  小时候,很喜欢清明。因为村不远处有座山,所以每逢清明,冒着蒙蒙丝雨,与爸爸一同登山,一路的欢笑。那时的我,并未体味到清明的忧伤,而是感受到了群人爬山的兴奋与欢乐。

  渐渐,长大了。我对清明的感觉变了,变得愈加亲切与稳重。清明时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我同样爬山,不过,如今的我已不是“踏青”,更多的是敬畏。我站在山顶,仰望苍穹,春风化雨,淋浴着我祭奠先祖的心魂。我心中的清明啊,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民族魂。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迈;蒙蒙细雨,倾诉的不是激情,是悲伤,是哀恸,是为了我们心中的清明。一个民族留传的文化,一个民族奏响的悲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这是清明的装束,是中华民族忠贞的色彩。没有春节的声声爆竹,没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没有元宵佳节的张灯结彩。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的应是燃灰,是香熏,是泪水,是面对苍穹最真挚、最诚恳、最动人的祷告和祈福。

  我心中的清明,属于精忠报国的岳飞,属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属于赤胆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开拓与进取是不尽的动力;三十功名,家与民族是不灭的挂怀。

  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芬芳。浩浩五千年的中国史卷,蕴涵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精髓,而清明节,正是这些精髓的书签,精致、典雅。

  历史的长卷铺开,无限延伸……,社会进步着,清明节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

  窗外,清明的雨缠绵,春雨无声地润着细物,也无声地润着我的心房。

  我站在民族先祖的坟前,敬上一炷清香,呐喊一声,唤起人们对那清明、对忠魂的纪念!

清明感怀(第六篇)

  二十四节气,节气到清明。

  家乡的天地间便弥漫着特殊的气息,生机和活力张满了大地和天空,残冬的痕迹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鲜艳而明丽,万物祥和而生动。

  回忆以前的清明节,真叫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荡秋千,那可是一个孩童的必备技能。

  我家秋千在院子外面,将粗粗的绳索拴在一棵大树的两根健壮的枝干上,绳索间拴着一块木板。坐在结实的秋千上,两脚用力蹬地,身子就随秋千飘荡起来,如同古老的吊钟。忽上忽下,忽近忽远,大地和天空随着美妙的曲线晃动、旋转、跳动起来。或干脆闭上疲劳的双眼,忘却一切,尽情享受飞翔的快感。或哼起歌声,任清风带向远方,学习的重担和生活的烦恼也随其带走,高山流水,岂不悠哉!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凌风而起,傲视千雄,翱翔于蓝天之上。

  风筝是一个淘气的娃娃,但只要你摸透了他的性情,任凭绳子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为你戏耍、表演。随风而起,风筝才会翱翔,任其自由的舞蹈,伴随童年无尽的想象。一线一棍,只为飞翔而生,凤舞九天,傲视千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经典的诗句,经典的诗意,勾起了我对过去清明的畅想。回想过去,审视现在,畅想未来,清明将何去何从,逝去的清明能否重现,选择权永远在我们之手。传承中国文化,理所应当,望君珍之慎之!

------分隔线----------------------------
上一篇:童年的回忆 下一篇:粽叶飘香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