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后山

后山

字数:800字点击:时间:2023-04-03

后山(第一篇)

  一改阴闷的天气,天空变得如此晴朗,有什么理由不到后山去逛一逛呢?

  斑驳的石头组成了一阶阶石梯。两旁是些绿油油的不知名的藤蔓,阳光透过藤蔓,映在石梯上的影子好似天然的花纹。

  再走前一些,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只调皮的小猫,它们正在草丛中捉迷藏呢。玩得好开心,似乎都没注意到我的到来。一不小心,头碰到树枝了,抬头一看,一棵棵桂花树整齐的站成一排,是在等我检阅吗?嘿,认真一看,每棵树上都扎满了小桂花呢。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我也是快醉在这花香中了!

  刚走不远,就看见小斜坡上红彤彤的小辣椒隐匿在枝叶中,休闲的乘凉呢!穿着紫色防晒衣的茄子,却截然不同,安逸的晒着太阳。

  路边草丛中藏娇小的雏菊,耷拉着小脑袋,一点也不开心,是遇到烦心事了吗?再看看旁边飘扬的狗尾巴草,它长得那么强壮,一定也经过不少磨难吧?

  早秋的后山是凉爽的,是美丽的,也是静谧的。

后山(第二篇)

  一大清早,妈妈对我说:“我们平时都是沿着石板路爬岳麓山的,今天我们决定一反常态从后山的树林中爬上去。”我听了后,高兴地跳了起来,笑着说:“好啊!爬山既可以锻炼我的体质,也可以去后山探探险,开开我的眼界”

  随后,我、爸爸、妈妈、表哥、姨妈、姨父一共六人兴高采烈地出发了。来到了山下,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往上走,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看到了一片长得十分茂盛的桔林,树上长满金灿灿的兰桔,像一个个小灯笼,爸爸从树上摘下来一个给我,我吃在心里甜甜的。

  从桔林往上走,就来到后山的土坡,满山遍眼的树木密密层层,不时的传来阵阵鸟叫声,枯树叶被我脚踩得“渣渣”声,很似热闹!爬着爬着,我发现山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坐在石头上休息,爸爸在一旁鼓励我说:“加油,就快到山顶了,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爬到山顶,我相信你肯定能行的!”顿时,我连忙站起来,牵着爸爸的手一鼓作气爬上了顶峰。

  通过这次既精彩又惊险地爬山,我总结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后山(第三篇)

  我家楼顶上有一扇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老式大木门。打开这扇木门,它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接着,一条用石块铺成的小路和一棵棵果树映入眼帘。这就是通往后山小巷的石路。

  顺着它爬上后山,只见一条水泥路笔直地伸向后山的尽头。水泥路伸出几条小土路,弯弯曲曲盘旋着通向一户户人家的菜园。各种各样的植物几乎把小土路和人们住的瓦房挡住了。人们在菜园里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西红柿犹如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一串串红辣椒像一串串红色的灯耀眼夺目;葫芦瓜盘旋着主人给它插的竹枝葱郁得像个可以躲雨的“小草房”,“小草房”里挂满了可爱的小葫芦,几只小蜜蜂围着小葫芦跳舞;豆角随风扭动着腰……水泥路的另一侧,原本是人们用石头砌的围墙,现在却成了昆虫和植物的乐园。绿茸茸的苔藓把石墙染绿了,一只只小蚂蚁在快活地嬉戏。木桩上印着它的年轮,旁边有一株株无名小花,花儿是淡红色的,茎微微下垂,像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姑娘。几只猫时而扑着美丽的蝴蝶,时而爬到树上休息,十分有趣。后山的尽头有一个小水池,池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池边柳丝婆娑,绿草茵茵。

  夜晚,如果打着手电筒来到后山,光束会惊动几只飞蛾。瓦房里的人们睡了,窗上映出暗黄色的灯火,几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石墙边上蛐蛐的歌声。

  后山的小巷融入了大自然,走向绿色的原野,享受它独特的风采。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田野的奇趣;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池的优雅。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蓝天的广阔,白云的飘逸,小草的翠绿,果菜的芬芳,蝴蝶的婀娜,蜜蜂的辛勤……让人拥有一份独特的宁静与热闹。

后山(第四篇)

  看着窗外城市的繁华,我的心中无比的寂寞。每每在这样的时刻,我常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尤其是外婆和外婆家的后山。

  后山在我看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那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的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我喜欢在后山上抓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采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有时外婆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睡觉,我会把各式各样的花戴在她的头上。每当外婆醒来时戴着满满一头的花走回屋里时,妈妈看见了,先是嘴角上扬涨红着脸,之后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一旁的我笑得最厉害,笑得全身都哆嗦了起来。外婆一脸迷惑直到我拿了镜子跑出来,照了照镜子也大笑了起来,过了十几分钟也停不下来,过了一会儿想起来又大笑了起来。

  外婆的笑是灿烂的,常常和小孩子一样,绽放着童真的颜色。外婆是一个十分和蔼的人,不管我是打破了盘子,还是干了什么淘气事,她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

  后来,我随着妈妈回到了城里,与外婆的联系也少了。直到有一天妈妈得知外婆得了重病,带着我急匆匆地赶回外婆家。回到外婆家时,外婆还像平时一样,坐在那把古旧的椅子上,但看上去瘦了不少,青筋横七竖八地躺在手上。但她看见我来了,还是勉强露出了像孩子一样灿烂的笑容。我也拿了一条板凳紧紧挨着外婆坐下,外婆握着我的手,望着后山的一切,不说一句话。后来我又回到了城里。过了些许时日,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快点,外婆怕不行了。”当我来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安详地躺在床上,好像只是睡着了一样。但我知道外婆已经走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后山看着树木被风吹得摇动的样子,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与外婆有关的往事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被无限拉大。

  外婆现在正安详地沉睡在后山边上,在一个四季都可以看到风景的地方。我想这应该是上天对外婆一生善良的回赠。此后我来到外婆家,回到后山,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日子总是那么长。

后山(第五篇)

  家乡的后山风景秀美。去年夏季上旬,我又一次饱览了那里的美景。

  早晨,我踏着玉米地上的小坎,伴着清晨的知了声,来到了后山脚下。抬头望去,后山显得高大挺拔,半山腰上漂浮着一丝丝蒙蒙的薄雾,使后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山间清脆的鸟鸣声,让后山变得宛如世外桃源。我顺着石板路上了山。

  清晨的后山,一切都变得舒服多了,我开心地走在石板路上,路靠边坡的地方,长满了大块大块的湿润的绿油油的苔藓

  图片,苔藓周边生长着不知名的灌木,有的枝干奇形怪状;还有的叶子上长着刺,这种植物可碰不得。长在半坡的不知名的野果很是惹眼,还有那些长在大树下的野蘑菇和大朵大朵的红木耳、叫不出名的野菇让我目不暇接。走着看着,我发现这山腰的土地比任何一块土地都要松软,太阳的白光照入树林,让我仿佛置身于亚马逊雨林之中,太神奇了!我慢慢地向前走着,脚下的残枝败叶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兴奋地踩着山间独特的音符,大口大口地吸着森林中杂着野花香味儿的空气,我完全陶醉在这大自然的奇妙世界里。

  晌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向大地泼洒着金光。山林间,几只知了悠闲地唱着。微风轻轻地吹着路边的针叶草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此刻,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安静。我找了一块大青石想坐下休息一会儿。当我坐下时,从枝叶的缝隙中我看到远处有几座小瓦屋,而瓦屋上长着一些苔藓,有的瓦屋顶上竟长着一棵椿树苗……这是一个深山的村落。不久,小屋飘起了缕缕炊烟,随之,村里的一切变得朦胧起来,好似画家画的水墨画一般神秘、朦胧。我起了身,又向山顶走去。

  我沿着石路前行不久,石路便慢慢地消失了,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泥路。顺着这条泥路不断向前走,眼前出现了绿色的灌木丛,一阵凉爽的风拂过,灌木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绿色的浪花,又好像是帆船的帆正在翻动着,又好似奔涌的泥石流正在咆哮着!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的美丽。看了许久之后,我继续往山顶走去。

  不久,我来到了山顶,我朝山背面望去,原来后山的背面是一个圆锥形尖部向下的一个山谷,山谷的空地上是一大片的玉米地。在谷底有一头大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大黄牛好像是山谷的神兽,它悠悠的铃铛声回荡在山谷间,使山谷变得更加空旷和幽静。

  山谷的右面便是我的村庄——安然村,此刻这美丽的村庄就在我的脚下,包括远处的石峰林和号称“青春草原”、“骑车天地”的海子坝尽收眼底。海子坝正在建设旅游设施,车子压黄草地,巧然地形成了一个个黄色线条的“麦田怪圈”。

  “知了……”之声依然在山间回荡,傍晚来了,云雾开始在山脚下飘起,我已饥肠辘辘,赶忙跑下山,融入那水墨画的美景里。

后山(第六篇)

  奶奶家屋后有座山,山中的风景,实在是令人惬意。

  这座山并不高峻,所以没有令人敬畏的气势,反倒是显得有些玲珑可爱,让人亲近。虽然与各名山相比矮小不已,却也不与它们争高,任凭小路绕着自己向远方延伸。

  沿着小路走,途经奶奶的菜园子——菜园很小,却各季节里的瓜果蔬菜品种齐全,什么也不缺,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似这山:山虽小,却林、草、泉、水俱备。菜园旁边,长着一片竹林,随风“沙沙”奏乐。在翠竹中阅览几本书,那更是闲适。竹荫旁边有绿树相衬,只觉整座山披上了青纱。

  山中还有一水潭,静如明镜,青如碧玉,清亮透澈,可以直视水中的游鱼、细石。清晨,水潭上常弥漫一层薄雾,让水潭旁边树林若隐若现。林中有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傍晚有夕阳,霞光撒落在树和竹林上,树影又倒映潭水面上,让人满眼闪着金光。还有砍柴人在此处歇息,一边畅饮水潭上边流来的泉水,一边看水潭中的鲫鱼——阳光下,鱼在水面上嬉戏,搅出一片波光粼粼。

  奶奶家的后山,如此秀丽,不在于它高,而在于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怀抱着奶奶所在在小山村,无私地奉献这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

------分隔线----------------------------
上一篇:国防教育家国情 下一篇:家乡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