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字数:1000字点击:时间:2023-03-2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篇)

  接力数千年的精灵,依然恪守沟通情感的驿站。

  ——题记

  十六年的花季,书简——一直伴我成长。小时候,书简是一个被误解的名词。秋去冬来,鸟儿迁移,雄鹰划过长空,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个傻乎乎的小孩伸长手指,大喊:“书简!书简!”殊不知,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我与书简却像相识相知的恋人,今世的我们才得以重逢,那一份情有独钟,横跨千年,烙下深深的印记,重拾书简,静待下一秒情感的升华。

  也许通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许多人不愿或不屑以古老的熊雁佳书送去殷殷祝福以表达心声,也许人类的残酷与杀戮,捏灭了人们捎书的愿望,失去了书简的音讯。失落了书简更失落了一种心情,一种韵味,一种难以表达的感觉。但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回忆起书简——那份温馨的回忆,重拾那份精华?

  柔柔夜色里,轻轻扯起牵挂织成的情绪,绿绿的油桶钱投入墨水录下的情愫。鸿雁逆风而翔。扶着羽翼拨开迷茫飞越千山万水,负载文化情感。

  烛光下,手捧泪花与欢笑,沉默装饰点点星光,小心地站在亮处拆封,唯恐长长的指甲戳伤那颗遥寄的心。细细的念着,已把那遥远的关爱,未谋面的笑,温柔如日的注目收藏。

  书简,寄托的不仅是一次呼唤,点燃了千里之外的思念;书简——似鲜花,送给孤独朋友,灿烂如春光,如雨珠,无声滋润着亲人干涸的心田;更像和风,缓缓梳理信人的发丝。

  书简,缓缓流过心田,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梦!我的最爱!沉淀这个深刻的文化。

  如果说人生如戏,那么友情便是最动听的一句;如果说生活如画,那么友情便是最精彩的一笔,回眸望世间,唯有友情能灵犀相通,唯有友情能使心桥相接。书简,则是让心灵产生共鸣共振的纽扣。

  历史这样告诉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诚挚的问候,温暖心田。即便只有寥寥几笔,都是真情的凝聚;即便只有一块巧克力,都是衷肠的倾诉;即使只有一封简朴的信简,都蕴藏在一个瑰丽的憧憬;即使只有一句温心的祝福,都伴随着一个七彩的梦。

  鸿雁展翅高飞,翠羽折射出生活的美好与友情的价值。重拾书简,重拾一个美丽的梦,让这份情感耕耘,播种、生根、发芽,让爱的理由更深厚丰富,让书简走进心灵,重拾书简,重拾那份温馨的回忆,点缀心窗,装饰那深邃的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篇)

  当黎明轻轻地咬破夜的唇,天边开始涌现出一丝丝泛白。光线光着脚丫从夜色的肘腋下逃出,路灯也已放下了沉重的眼皮睡去了。

  雨止后的环境,天空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连蓝云也不忍心掺一脚,到处弥漫着淡淡的带着朦胧的薄雾,漂浮在半空中,欲升不升,欲沉不沉。

  前方一片树林中的薄雾尤为壮观,如盛夏时水蒸气源源不断地从树林中蒸腾出来。眨眼一看,这带着面纱的薄雾似乎在追逐微风的轨迹;再回首,它又随风远去静止不动了。

  帐篷外微风似梦,夹杂着雨后泥土的芬芳。天空又飘起了点点细雨,小雨微微,滴在我筋疲力竭的身上,也滴在我疲惫不堪的心上,如刚刚酒醒后的那一阵空灵,自上而下的空灵,放空了自我,放空了灵魂。

  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亲近自然。

  昨夜,我们几个“文艺青年”以主宰者自居,占领并享受着这一片的漆黑。静谧的夜有着母亲之美,包纳着这无边无际的黑暗。

  夜晚,似一个美丽的梦,无声地、热烈地绽开在我的眼里。

  夜之寂静,如一盏深邃的灯,燃着银河之光,静之寂寥,徜徉溪边。四周悄然无声,安宁静谧,清风习习,细雨沙沙。在这一片朦胧之中,万物看上去犹如幻影——远处的公路消失在黑暗之中,前方的树顶像是斑斑点点的墨迹。

  春风呢喃,带来了一丝丝寒意,我们便一起回了帐篷。

  帐篷内,我们靠一丝光源,述一段故事,耍一身文艺,静听点点细雨,沙沙如絮语,似无声,胜有声。

  是谁曾说过,静好的岁月中,时光划过身边的脚步总是慢一些,可我不以为然,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一如今夜的时光,唰得一声便消逝在这一片茫茫夜色之中。

  雨起,雨停;风吹,风止。

  天气就像是一个带着情绪的孩童,反反复复,始终捉不住他变化的尾巴。短短一夜,我们便足以领略他的善变与无常。

  今夜,让我们铭记。

  白日的序曲开始于黎明时分的音乐,开始于它献给不可言喻的黑暗的庄严颂歌。

  让我们拥一缕清风,揽一池春水,沐春雨柔情,享天地精华,聆听心声,沉醉于此,也便不枉此行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篇)

  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重新唤醒了文明古国的生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但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也被西方文明冲击地荡然无存,细细想来,传统文化中可留之处已被吹走,应抛之处却还是坚如磐石啊!

  书信,一个在现代社会已苟延残喘的通讯方式,以其应不应该留在世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似乎在这个便捷的世界已无用武久地的书信必须被淘汰,请想想,当我们卷入到万事都以快为好的潮流之中,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或许,未来我们已不会被《傅雷家书》中那一句句关怀的话语感动,不能再等待远方的亲人的家书,也再也享受不到打开书信时的那一缕墨香。那些字里行间的感动被一个个冷冰冰的号码代替,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后退?我们固然不能要求人们放弃现代文明,去重新茹毛饮血,飞鸽传书。但在闲暇之余,重新拿起手中的笔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一封信,让亲人寻找到那早已逝去的感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书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摇摇欲附,可那些不合理的文化却仍占有一席之地。

  提起民俗文化中的丧事办理,我想大部分农村人都先想到的是那一顿丰盛的饭。我曾多次去观看“白事”,也曾仔细地思想它。一个人去世,一家人大办其事,邻里乡亲都来随礼,然后一起吃一顿饭,聊聊家常,就完美地结束了这一天,记得逢周年时,还请来一个戏团唱戏,一唱便是一天,而下面的人则有说有笑,指指点点。待到该哭的人硬是挤下几滴眼泪时,便开饭了。在饭桌上小孩子的嬉笑,大人们的侃侃而谈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喜事。纵观从头到尾的一系列活动,全无实质内容,有的只是繁锁的仪式。这样的活动既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而不知何时,这样的活动也掺杂了一些攀比的味道,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愈加复杂……

  这不得不使我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明诚然发达,但他们仍美丽的田园,仍重视那些乡土生活,在中国我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少的农村土地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西方的葬礼上,倘若你坚持不哭,他们会夸赞你坚强,在中国却被指责为不孝,在西方,没有人会因起时间而去插队,他们都在坚守着看似死板的规定,而在中国却随处可见插队的人……我不是一个奉行全盘西化的人,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用天朝上国观念去嘲笑外国人时,是不是暴露了我们的无知?同是现代文明,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当我们接受现代文明时,是不是应该发扬一部分,摒弃一部分呢?

  让中华文化在时代的滋润下去除糟粕,流入精华的海洋,支撑民族的信念,成就中华的脊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四篇)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过,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也就是说文化在其传承融合过程,是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随便“拿来”。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正逐渐走向地球村时,各国文化也在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文化的优质基因,亦不乏因时代和地域制约的文化局限性基因,因此,我们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接受容纳学习西方文化之时,都应该要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给我们中国文化注入一股新力量,让其更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就是这些精华,而不是那些文化糟粕。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的载体,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传播文化精华的明智之举。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只取其精华,让受众领略文化精华的曼妙,感受其精华之灵性,让他们受益匪浅。西南财经科技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将课堂延伸到社区,用唐诗宋词等文化之精华化如春雨“润人细无声”,让受众如坐春风,受益匪浅。正是因张亚宁只取文化之精华给草根们授课。让百姓感受到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甘愿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生命。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入人心,这也是一种智慧。取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为我所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到文化之精华,去之糟粕了,为达到为我所用的境界,还需懂得融合。将文化之精华融合为一体,铸造的是经典。正如问鼎2012年诺奖的莫言的《蛙》正好似融合了果戈里的诙谐,拉伯雷的狂欢和雨果的道德感等,使它成为国际经典之作。让精华融合为一体,让各部分精华闪亮,发出自己最大的光芒,才会让经典有了深度与广度。

  南怀瑾道:“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这是他对文化的取舍,他取道儒学之精华,以这两学之精华去塑造一个人的骨骼外貌,让人大度看世界。这就是体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要性体现,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中华文化获得新生,走向复兴之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五篇)

  七十年前,鲁迅先生的一篇《拿来主义》教育了国人该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依旧在被文化的问题所困扰。七十多年了,我们的进步似乎就只有几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类空洞的口号,取什么精华?去什么糟粕?

  现在的中国,需要留下读书破万卷的精华。

  自古以来,先人们便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变得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而读书。国人人均读书量只有明年4。7本,甚至低于泰国。为了考试、为了证书、为了文凭,我们更多地在读教科书、工具书,但那只是一摞摞鲜有情感的纸。我们要挤一点时间读闲书、读文化类书籍。我们要像关羽一样军帐中不忘读春秋,我们要像苏轼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学高尔基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读书。只有发扬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精神,留下读书破万卷的精华,中华的文化方可矗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现在的中国,需要去除文化内涵单一的糟粕。

  任何一名国人,尤其我等学子,必须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化,绝不只是某一种主义、某一种思想、某一种理论。现在我们所所学习的人文,绝大多数都由马克思理论所支配。以至于如今我们的作文常常开头马列主义、内容毛泽东思想、结尾邓小平理论,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真理、是经历过历史检验的。鲜有学子主动去研究黑格尔、研究尼采、研究胡适,更不用说他们的唯心理论了。因为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的思想是有问题的、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单一的思想认同与否定是文化发展的大忌。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因为我们学习其中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加以利用。绝不仅仅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以共产党为领袖。政治,绝不可能绑架文化!

  文化之美,包罗万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要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不仅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吸收外来的西方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美丽的玫瑰却常常长有尖刺,西方文化也绝非是什么精准的标杆。优点和缺点,还要我们慢慢摸索。美味的河豚往往有剧毒,腐朽的枯木下藏着鲜美的菌子,要炖好文化这一锅汤,找到它们不容易。

  经历数十年、上百年、过千年的孕育,中华文化正在不断地成长,正在走向复兴与辉煌。我们要做的不单是“拿来”,更要创新,还要送出去。精华与糟粕,亦夹杂其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六篇)

  我总是爱坐下来看地上时光的痕迹,像一行行蚂蚁穿越过我的记忆,留下一串通往过去的脚印,碰触那思念的心弦。

  ——题记

  在宇宙中,我们仍沧海一栗,演绎着不同的角色,诠释着不同的生命姿态。倘若为生命涂上一种颜色,我不是白的,不是黑的,也不是任何一种颜色,我的颜色是“童年的颜色”。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记得小时候,姐姐带着我,扛着网兜,在塘边捞鱼虫,给家里两条“小金鱼”吃。我瞪大了双眼,看不见塘里有一丝虫动的涟渏,只见姐姐用网兜在水中来回兜几下,网里便有了一片红稀稀的小虫。我们把这些小虫往金鱼缸里一倒,嘿,“小金鱼”张着大口追逐着小虫,有趣极了。

  一次,我瞒着姐姐,一个人去捞鱼虫。我在塘里兜呀兜呀,竟兜到一条小鱼,瞧,青亮亮的身子,尾巴一摇一摆,怪可爱的。我舍不得放了它,便把它养在小瓶里,每天给它好多好多的鱼虫吃,可它连嘴也不张。我去问姐姐,姐姐告诉我,它还小,要妈妈喂着吃奶的,我怎么也不信。仍然倔强地照例喂好多鱼虫。但它还是死了,我难过得哭了,哥哥和姐姐说要拿去喂猫,但我偷偷地把它放进了塘里,我望着它漂浮在水面上,心里默默地祷告,愿它能够在妈妈的怀抱里复活。直到现在我还认为那鱼活过来,可惜再怎么神奇的鱼塘也不能起死回生啊。

  一大半的童年时光是和小塘一起拥有的,在脑海里是总记忆着它那蓬勃的身姿的。夏天时节,天空一丝云彩也没有,瓦蓝瓦蓝的,大塘里剩下低沉的淤泥外,其它全都活动了,荷花盛开,淡淡的幽香阵阵飘来,但我们却没有一丝赏花的雅致,我们的眼睛早盯上了那翠绿的莲蓬。塘边的大伯大妈是不让我们下去的,可是这丝毫不能挫折我们极高的意趣,我们把衣裤顶起来,下水,再把衣裤放到荷叶上,这样别人是拿不走,也不至于让塘边的大伯大妈看到。塘不是很深,肥大的荷叶遮住了所有阳光,我们小心翼翼在其间穿梭,边吃着莲蓬,边把莲蓬往兜里塞。因为我们上了岸后是要把莲蓬分给为我们把风的更小一点的小妹妹的,要不然大人们回来,若是谁告了状,是免不了被揍一顿的。

  晚上,星星落进了塘里,一阵阵风吹来,星星的眼睛眨得更快了,我们也终于安静地陪着小塘进入梦乡。

  小塘就是这样与我共度那美好而又短暂的童年时光。

  童年的时光总过得太快而让我们意犹未尽,直至现在,我望见一片塘,就会想起那带给我欢愉的童年。在那里,我觅寻我的快乐,我牵手我的友谊,我勾勒我的青春,一直为它画上句号为止。可不舍的我,总能将那“终结的句号”变成“延续的逗号”,让那段记忆在我的脑海里保鲜一直到我渐渐老去。

  我爱我的童年,那美丽的童年,湛蓝辽阔如天空,使你产生天水一色的遐想,它穿透历史的沧桑、岁月的骨感,承载着无穷的记忆,注定要在拥有它的人心上奔腾不息。

------分隔线----------------------------
上一篇:一把伞的爱 下一篇:磨难,人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