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初中作文 > 八年级作文 > 走近柳宗元

走近柳宗元

字数:800字点击:时间:2023-04-22

走近柳宗元(第一篇)

  柳宗元一位出身名门贵族的才人。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年仅47岁便离开了人世。

  21岁的你,怀着满腔抱负,毅然参加了王叔远的变革,想一试锋芒。但命运是不幸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失败了,皇帝一声令下,你便被贬至邵州,可就在这途中,你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来到永州后本以伤心过度的,你在半年左右又得知老母病逝的消息,那时的你真是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啊,无奈,悲愤,苦痛。

  小石潭边,你同鱼儿一起嬉戏,鱼儿也对你很好奇,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向西南远眺,斗折蛇行的岸势,使你一眼望不到源头。坐在潭边,密密的竹林,幽静的四周,再次勾勒出你的孤寂忧伤之情。一阵刺骨的寒风刮过,暂时你回想起当初变革失败的打击,你站起来在竹林中渐渐消失了背影。

  西山上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生活并不如愿,但这又有何妨?有酒相伴,有景相陪这些,足矣。

  钴鉧潭上,有树环焉,有泉悬焉。你高兴地在潭上赏花闻水,释放自己的情怀。把贫民负债的“忧”变为自己的“乐”。把钴鉧潭变为自己的知己。潭水中的自己沧桑了许多,发丝也多了几笔白色,清澈的潭水,与生俱来的傲气,共同荡涤了你的灵魂,开拓了你的胸怀。随即,缓缓离开。

  孤帆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皆白,万境绝灭,让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鄙弃的背景,你终于找回了那个丢失的灵魂,走出了绝境,开始了新的人生。

  你提笔挥墨,写下了苛政猛于虎的悲愤,你怜悯百姓,事事为百姓着想,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修水利,传知识,共耕作,处处有你劳碌的身影。深受百姓敬仰爱戴的你最终带病逝世,于柳州,那年,仅仅四十九岁。

  斯人远去,读你的文章仍能感受到那份孤傲与执着,行走在永州的山水中,仍能触摸到你高贵的灵魂。

  我向您致敬,是您教会我如何面对风雨,笑傲挫折。

走近柳宗元(第二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里出自柳宗元著名的小石潭记。那是一个清朗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柳宗元坐在潺潺溪水边一块巨大而光滑的石头上,望着清澈透明的水中一只只鱼儿。画面仿佛定格在了此处,柳宗元从鱼儿身上看到了自然的生命力,又仿佛看到了自己无依无靠的样子;视线不肯离开,他在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宗元的一生大起大落。原本步步高升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永贞革新,却因为触范了皇家的利益,被流放到永州。他一心想报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这样的打击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在永州游山,玩水,他仍没有释怀。

  鱼儿,“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上写了水有多么清澈,细品却能体到他内心的情感。他何尝不是那鱼儿!无依无靠,在永州,他格外地无助,内心无尽的凄凉。他思考着自己的价值,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命运仿佛在玩弄他一般,朝廷先一纸召书将他召回了长安。终于到了长安,他又被贬到了更偏、更远、更荒凉的柳州。极度的欣喜和极度的失落在一瞬间转换时,很容易让人的心态彻底崩溃。这难以想象的落差将柳宗元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无依与寂寞将他占满。他不断地,拼命地想,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朝中为国效力的人来说,这些起落足以让他心灰意冷,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他厌世、不再顾虑任途荣枯,不再顾虑国家的未来。

  但是柳宗元没有!

  巨大的打击接连地冲向他,他却捂着伤口,缓缓前行,从未倒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在一个国中是多么渺小。他可以忘记一切,去隐居,去避世;但是即使心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他的选择仍然是兼济苍生!

  在柳州,他利自己小小的官职,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

  他为国效力,直到他再也不能了为止。

  他是最无助的人,又是最无私的人。

  无依无靠的鱼儿,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走近柳宗元(第三篇)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文人,可以是灵魂高尚,可以,自由不训驯,可以一生顺风顺水,被人捧上神坛。但尤其不能失去欲望,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对山水的寄情,对一天每时每秒的快乐,这是一个人生来而为人的标志,失去这些欲求,就没有痛苦,没有疲劳和困顿,于是就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深度,没有了浅层和片面,没有了苦中突出的乐趣和幸福!我可怜哪些无欲无求的人,他们是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于与地狱无异的天堂中,与大地无异的蓝天中,以及与痛苦一样的幸福中。

  没有七情六欲,又如何将色彩披洒在文墨纸张字里行间,失去这些,不仅仅是失去了文采甚至于其余各种的能力,更是一种逃避去,一种与于生活叛逃的表现,躲开了生活中所有人所不能遏制的痛苦与罪恶,孤寂,阴郁,只追求永恒的极乐。

  我赞佩柳宗元,欣赏世世代代中国文人们,他们愚公移山般正面对抗命运的坚强,洁净而又不是失烟火气的心静境和对自身生命的完美诠释与燃烧,都让他们的灵魂闪耀着色彩,闪耀着中国艺术与哲学的光芒,构筑成一条中国文明的长城。

走近柳宗元(第四篇)

  说起柳宗元,我想到一个与他经历相似,也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陶渊明。可后者与前者在结局上相差甚远,后者辞官归隐,前者却不;这是性格之间的差距吗?

  说到这两者的性格,我们可以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来说明:《桃花源记》是一篇可以体现陶渊明对人人平等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而又将这种精神世界留下给后人,我们说他心中装着百姓;而柳宗元呢?那要先知道小石潭和柳宗元之间的关系。

  想想:当柳宗元被贬到偏僻的永州时,遇到了在永州“偏僻地带”的小石潭;柳宗元的才华不被众人所知,小石潭的美却被篁竹遮挡……我们不得不说小石潭是柳宗元的知己。潭水如镜,照人影,也找着柳宗元的心。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正确的。

  但,柳宗元用小石潭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什么呢?

  结合一下背景:当时柳宗元等人在倡导一场有益于人民的运动,想把唐朝引向“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个高潮。这在当时的世界来讲,是一件大事,且深得民心。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政变将柳宗元等人期待已久的梦成了过去,新皇帝将这些倡导改革的人全部贬到边远地区去了,而柳宗元也因此十分孤独,可以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了。

  这时,换成陶渊明,早归去了。

  而他,去了永州。人们对这个新来的人并无好感,他的才华也因官位较小而无处可施。而人活着,总要有事干,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也就去游山玩水,写出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很明显,当朝廷“植木偶于堂”时,“木偶”却像匹诺曹一样活泼。

  匹诺曹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柳宗元呢?我想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皇帝将他召回京师时他那么的兴奋。

  他甘心,为唐朝卖命,也甘心为理想卖命。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失志而灰心丧气,他像他笔下的潭水一样,一点点地流过曲折的岸,流向他的目的地。这使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骆驼:它们一点一点地走,虽然很慢,但一步一步的,它们总会到的。而柳宗元也就成了唐朝的骆驼。

  但与骆驼不同,他有理想,骆驼只是在被鞭子赶着。柳宗元的雄心壮志和信心使他像骆驼一样坚定。

  与陶渊明又不一样,他的壮志雄心背后的就是另一个和谐的“桃花源”,也就是说,有人民。但他更善于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罢了。

走近柳宗元(第五篇)

  作为一界大文豪,他的生活可谓是经历坎坷千百。并不是一帆风顺。

  从小就才华横溢的他,自然成为众星拱月般的存在。即便是即兴赋诗一首,也是让人望尘莫及。如此才华,自然被高人所发现,他也考中了举人。

  年纪轻轻就与另七人一起搞变法,皇帝的支持更是让他们热血沸腾。谁知一指尖,一变乱,一切都灰飞烟灭,因为皇帝的变换,一纸贬书把他贬到偏远的永州,人生的制高点到低谷,谁能忍受了如此大的落差。尽管是景色宜人的小石潭,也成了他心中悄怆幽遂的境地。可他并没有放弃自我,朝廷不是他真正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大的山河,却一定能容纳他的千言万语。到了永州,他造福于人民,农民乐了,官员却不懂了。他加入农民一起在道路旁种树,增添大自然的生机,释放奴婢,减税,可谓是十分招人喜爱了,皇帝又一直诏书把他召回长安,柳宗元的内心此时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啊。一路的蜿蜒险阻,都没有磨灭他的热情。

  他相信他一定能变法成功,可人生就像在与他开玩笑一般,不到一年,他就被贬到比永州更偏远的柳州,他心灰意冷了,他看透了朝廷,不再对他抱一丝期望,他也经常问自己,那我还在愁怅什么呢。又一次回归自然,不同的是,心中的重压解脱了,历经虚伪的朝廷几遭的他释然了,在柳州,交到了同道中人,写了至今流传的美文。

  从一颗火热的心变得冰冷,到最后的释然,也只有柳宗元能做到如此。没有怨恨,只是按照自己的初衷,勇往直前。

走近柳宗元(第六篇)

  柳宗元为人所知,大多因为他的《江雪》一诗。俞平伯先生的父亲,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俞陛云先生从这首诗里读出一种“悠然”的态度来,他说:“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杆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见《诗境浅说》)对于俞陛云先生所讲的“天怀淡定、风趣静峭”,我理会不到(借用梁启超读李商隐《锦瑟》语),反而对霍松林先生所读出的“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和“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见《唐诗精选》)有所体会。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重用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革新。他们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打击贪官污吏,废除宫市、五坊小儿及进奉等弊政,免除民间欠税和各种杂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官。永贞革新仅五个月即受到残酷的镇压,八位革新派的主要成员纷纷被贬谪为远州司马。唐宋官制,一般官员三年一调,可是柳宗元等整整过了十年,才奉诏进京。谁料想又被贬为更荒凉的边缘州郡。他在原配夫人去世以后,一直没有续弦,原因是他在贬谪之地,没有门当户对的女子,而且士人家庭出身的女子,也不愿意与他这样一个“罪大者”亲近,因此只好独自一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一想到这种情况,他便极为忧伤痛恨,内心如有热水沸腾般焦灼不安,甚至在寒食节时无法回到家乡为祖先扫墓,担忧祖坟被损,无法为家族延续后代,唯能向北方长号大哭,用头撞地。人生经历了这样的打击,难怪他的心情抑郁之极,以至于在他的“永州八记”中,偏好于描写那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过清”之境。结果,他年仅47便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扼腕,唏嘘不已。

  与柳宗元同为“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年长一岁,与柳宗元所受到的迫害几乎完全一样,但却活到了71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想到,在境遇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胸襟是否开阔、性格是否爽朗、精神和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给予人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人的生命。从刘禹锡的《秋词》中,已经可以看到这位诗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见解。诗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等到读到他在《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两首诗中对当时执政者的冷嘲热讽以后,便俨然看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开朗的胸怀。他在诗里嬉笑成风,说你们这些当政者,都是我走以后才来的;又说,十四年以后我倒是回来了,可你们去哪儿了呢?言外之意是在笑问:谁笑到最后了呢?具有这种性格和胸怀的人,才能在被打击了23年之后,仍然不抱怨、不颓废,仍然可以放眼瞻望,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

  当然我也在想,把柳宗元寿夭的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心性和胸怀,对他是否过于严苛,是否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呢?我愿意援引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的一些话,来表达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景仰之情。韩愈先是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才华和见解,称其“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尽管“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但是韩愈却肯定地说,柳宗元坎坷的一生玉成了他的文学成就。如果他被打击得不是那么久,不是那样的艰难困苦,即使他有出众的才华,他的文学词章也一定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一定不会流传百世的。与一个人生命的质量相比,寿命的长短毕竟不是最重要的啊!

------分隔线----------------------------
上一篇:寄予希望 下一篇:她让我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