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唐风宋韵(三篇)

唐风宋韵

字数:800字点击:时间:2024-05-24

唐风宋韵(第一篇)

  当三月轻雾,花开浅谷;当八月清河,草生堤堰;当九月高岸,叶落砂砾;当冰月冽风,雪满枝丫,岁月轮回填补生命空白的仍是能让我们收获满满能量的古卷。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唐诗宋词历经悠长的岁月却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寒冬腊月手里捧唐诗宋词,常常让我想起静谧美好的夏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金风袅袅的黄昏的“夕阳无限好”;浩浩江水边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在诗词中,人生的三种境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幽幽腊梅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从字里行间聆听那来自远古的清音。

  阅读唐诗宋词,体味国之瑰宝,总会让我与作者对当时的情景产生共鸣,让我获得更多生活细微的情感。也许我们无法如陶潜般徘徊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悠然的世外桃源里,亦无法像林和靖般陶醉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染纤尘的空灵静谧中。可是,我们可以在红尘俗世中,盈一颗明澈清逸的心,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告诉我无论是历经风雨,还是饮尽沧桑,都需要怀一颗云水之心,用心在生活的土壤中播种淡然、豁达,开朗、宽容。我喜欢那“映日暖云流似水”的温暖,也喜欢那“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妩媚亦是最爱,且太想品味“微雨洒芳尘“的可人春色。

  不经意的行文间,作者的心绪跃然纸上;不经意的思考间,可以看见自己的状态。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了解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走进诗词中,会心的微笑不经意绽放在嘴角。

  品读唐诗宋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命有了更好的认识。在岁月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幽远与闲适,恬淡与安静,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悟。

唐风宋韵(第二篇)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逛西湖,来到了西湖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就看到了一张大的宣传画,上面写着“一日看尽长安花——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我一看这不是孟郊的千古名句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当时怀着愉悦的心情写下这首诗,那这个展览是不是也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呢?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唐三彩的展厅参观了起来。

  从介绍得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多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主。古代“三”是多的意思,因而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唐三彩”。

  在展厅左手边我看到了一座棕红色马俑,膘肥体壮,马背上的马鞍盖上了一条墨绿色的有褶皱的毯子,褶皱纹路清晰可见。马尾巴微微向上翘,马蹄强壮有力,使得马儿看起来很是神气。马儿的额头、嘴巴、还有身体上都有杏叶形状的装饰图案,立体感很强,显得非常漂亮。不过我看到这匹马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马鬃毛上面有三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小方块,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呢?仔细看了旁边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个小方块是马鬃毛被修剪出了三缕堞垛状的鬃毛,这就叫“三花马”,以“三花”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介绍中提到岑参有诗曰:“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毛”。这首诗我之前是没读过的,不过我忽然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心里想不知道五花马是不是就是把马鬃毛修剪出五缕堞垛状的鬃毛呢?

  接着向前走,看到右手边有一尊梳妆女坐俑。据说100个唐三彩里可能只找得出1个坐着的,而这尊女坐俑就是这罕见的那一个。只见她坐在束腰形座墩上,上身穿着有绿色花纹装饰的白色短袖上衣,下身穿着一条精致的绿色拖地长裙,上面点缀着白色花朵。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左手握着一个已残破的铜镜,右手似乎正在往额头上贴饰“花黄”。这不就象《木兰诗》中描写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吗?

  绕着展厅参观完这些精彩的唐三彩作品,看着这些工艺精湛、色彩华美的动物俑,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人物俑,还有一些逼真精巧的日常器皿、大气庄重的建筑模型,真是一场视觉盛宴,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心情愉悦极了,真是不虚此行!

唐风宋韵(第三篇)

  洛阳曾是九朝古都,唐代作为陪都,政治、经贸、文化亦十分繁荣发达。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繁盛于唐代。它是一座集宗教、绘画、造像、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于一体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岁月的侵蚀、外国列强的盗掘、历次的破坏等都使石窟艺术屡屡蒙难,遍体鳞伤。

  我们全家抓住假期的小尾巴,去拜偈这处曾经的皇家佛门圣地。爸爸在售票大厅购票时,我在休闲区仔细阅读那精美的宣传手册,心中充满了期待与遐想。走过龙门大桥,我们来到石窟入口,大理石构筑的仿唐仪门,气派威严。石窟位于西边崖壁,咋看倒与蜜蜂巢穴有几分相似,不禁感叹道:“好壮观啊!”每一个洞中都有佛像,并且雕刻极为精美,面部表情丰富,动作惟妙惟肖,既有动态美也有静态美,大多数佛像都不完整,有的没有头部,有的没有四肢,有的仅剩一个莲花座基,这里曾经是如此恢弘,却又毁坏得如此触目惊心,到底历史的深处发生了什么?好残忍!残像依然肃目庄严,定格数千年,仍是原初的动态,丝毫都不曾改变。边走边看,一个洞窟引起了我的注意,窟内共有三座雕像,与其它佛像有一定区别,它们更像俗世中人。仔细一看右上角有“子与父……”三字,后面的字样已经十分模糊,应为皇族供养人像,儿子为父亲祈愿开凿的洞窟。

  龙门石窟是唐代皇家礼佛、祭祀的地方,存有大量的三世佛发愿供养窟。是一时风气,还是情之所至?也许兼而有之吧。我们向最大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前进,途中莲花洞最为壮观,洞壁上的小佛只有2厘米,共有一万多个。密密麻麻整齐排列在东西两壁,似乎能听到他们喃喃的诵经声。又像楷书碑刻,一佛为一字,一字一世界。真佩服当时工匠的耐心与造诣。来到大佛面前,导游说:“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1.9米,武则天捐修。大家看旁边那位手持宝塔的佛祖,曾经他的眼中有夜明珠”。这位佛祖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地注视前方,身上的轻纱特别有质感,有种薄而透明的感觉,肌肉十分发达,整座雕像有种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卢舍那大佛造像与金刚力士菩萨完全不相同,眼睛半眯着,双耳垂肩,丰满的脸颊上略带微笑,双腿盘在莲花宝座上,完全是一幅慈母的形象。以她为中心,三面依次展开,群像体量巨大,人群如蚁,包裹在大唐的时空里,不由敬畏涌上心头。心想:“为什么那么多赳赳武将,权谋强人都会在龙门石窟面前低下头来?”我想,第一关及人间信仰;第二宗教造像的力量足以震撼到所有观者,让人顿感渺小。第三反映出自信豁达的盛唐风度。

  大唐的天空下,坚硬的石头上盛开了朵朵圣洁的莲花,悠悠钟声,袅袅烟香,善男信女,祈福还愿。

  当大地慢慢吞噬夕阳,龙门山似一帧展开的泛黄长卷,数千个洞窟若山之瞳目,我恋恋不舍与那方失落的佛教文明抹泪告别。

  虔诚信仰被物化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佛像,石头被赋予生命,具有了情感,凝化出完美,展示出一千多年前壮阔的历史画卷。

  只觉洞窟里吹来阵阵唐风,令人浮想,令人神往,令人遐思。

  希望文物保护单位加强管护、宣传、研究,使龙门石窟免于再度遭受摧残、破坏,把这一宝藏留于子孙后代,让更多的人来此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华夏文化的灿烂、辉煌。

------分隔线----------------------------
上一篇:论中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