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

字数:800字点击:时间:2023-06-24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一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经典著作似历史星河中的璀璨明星。阅读经典,就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助力我们的人生。

  清晨,我拿起书坐在窗前,翻开那本书,突然发现城市隔绝了自然,隔离了人性。此刻的我已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灯红酒绿的世界都已退去了、消失了。洁净的空气,宁静的树林,偶尔三两声鸟鸣和着清幽一起向我扑来,我确信我已处在真实而又诗意的自然的天地里了。

  此刻我陶醉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何等的惬意!在这一瞬间,我突然对生命有了一种新的领悟,野外的自然是多变的,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改变,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否把自然装在心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太白啊太白,历来你的风度总为世人所称赞。豪迈而不失浪漫,几乎都成了你李太白的代名词。然而你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我发现了你的秘密,太白,你是苦的,不然你不会“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你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你从未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你的乐观令我佩服,也促使我向你学习。

  感悟经典,也就是感悟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阅读经典的行列。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二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下的大众阅读也呈现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我们每天都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从手机、网络等设备上,快速、及时、交互地接触到海量信息,碎片化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但是,有专家也指出习惯于通过推送、搜索、提问等方式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系统的思维体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构成挑战。他们认为碎片化阅读几乎不可能走进经典,因为碎片化阅读表面上阅读量很大,实际上有效信息、知识却很少,也缺少沉淀。但是其实我不少阅读经典的经历都是从碎片化阅读开始的。

  有一次浏览到朋友小祁的微博签名:“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人内心巨大的力量,我立即和妈妈分享了这句酷劲十足的话,妈妈浅浅一笑,“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经典语句。”我忙去把这本书从书橱里找出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原来这篇小说曾相继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打渔的一次经历,老渔夫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了大鱼,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但老人最终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头。在我心中,圣地亚哥是一位英雄,他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失败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艰难困苦,但是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给人生留下遗憾,我们也会是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还记得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65周年之际,网友们用上影厂出品的电影海报致敬经典,其中有一张电影海报上一双女孩单纯、善良的大眼睛深深吸引了我,我向家人表达了观影的愿望,但是他们告诉我那是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早已不上映了,为了不让我失望,他们带我去书城买了这部电影的同名原著——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通过女孩英子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英子童年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父母老师那里,或者一张电影海报,或者某部经典的只言片语,这些碎片化阅读让人恨不得立刻得见全貌,于是急急地去找来全本细细阅读。

  碎片化阅读在于宽和广,传统阅读在于深和精,把握好两者的度,碎片化阅读便能引领我们走进传统的经典阅读。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三篇)

  美酒,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它的醇香;佳肴,之所以令人垂涎欲滴,是因为它的美味;一本书,之所以令人意犹未尽,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弟子规》,正是那本令我意犹未尽的书。

  从我记事开始,《弟子规》里的语句就萦绕在我耳畔。直到如今,《弟子规》已陪伴我走过幼儿园、小学,到了中学,它仍然是我的好伙伴,一位循循善诱的好伙伴。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我读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至理名言的熏陶下,我渐渐成为了有见识、知书达理的人。

  每一次阅读《弟子规》,就仿佛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带来一次又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正是这种感觉吸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伴随着淡淡的墨香,我翻开了《弟子规》,书中的每一句话犹如我一位位良师益友,多么亲切,多么熟悉!手捧《弟子规》,我油然而生起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让我在一句又一句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中,净化心灵,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句又一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被中华经典所陶醉,所震撼。《弟子规》犹如甘甜的美酒,犹如母亲的乳汁,令人回味无穷,沉迷其中。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名著阅读的加深,其思想境界也渗入到我的生活中。在长辈面前,我们须知“称尊长,忽呼名;对尊长,忽见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会做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在处世为人方面,《弟子规》还教育我“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在“入则孝”这一章节里,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也懂得了去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在“信”这一章节中,我明白了做人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诚信比黄金更可贵;而在“余力学文”中,它又教我怎样学习,改变了我学习上的一些缺漏。总之,它还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如果中华经典是一片星空,那么《弟子规》则是星空中一颗璀璨无比的明星!相约经典,品味人生,我坚信,只要你认真阅读每一本经典,你的人生将不会有遗憾!让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做一名有文明的新一代青年!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四篇)

  阅读经典原著是至关重要的。经典是文化的鳌头,有了经典,中华民族才能散发出更强大的魅力。我们只有与经典亲密接触,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热衷于追求时尚、新鲜,而往往忽视了经典的重要性。其实,经典是不应该被掩埋的,经典更应该被发扬,被广为传播,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绵延不绝。

  部分名人通过不一样的传播形式指导我们更好地了解经典,他们各有各的说法。是的,阅读经典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阅读原著最好。

  领略浩瀚书海,接触经典原著让我们能够品尝作品和作者的原汁原味。《西游记》的神幻,《红楼梦》的爱情,《水浒传》的豪情,《三国演义》的谋略,它们共同演绎了不朽的篇章,为我们展现出不同时代的辉煌。虽然我们不能穿越过去,还原过去的一切,但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味已往那些风土人情,英雄好汉的壮志豪情。

  如果不能更好地传播经典,我想那一定是一大憾事。经典作品不仅融入了时代的风云,而且融入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我们在赞颂这些美妙章节的同时,更应阅读作者的人生。

  阅读原著,与智者对话。经典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作,现代人要去读一部历时已久的作品,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或许很多人会觉得经典很枯燥,也很乏味,有时候甚至还看不懂,更体味不了其中的蕴味。阅读经典,就是与古代的智者谈话,你要窥其智慧,用以提升自己。所以你应该对他们肃然起敬,虚心诚意向他们学习。阅读经典原著其实就是一场身心革命,如果不能放弃成见,就无法冲破自己坚硬的外壳。除此之外,阅读经典还需要学会倾听,反问。

  阅读原著,让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文学艺术和历史的差异。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经典作品中的描述同历史事实自然有着差异,也正是这个差异,让我们领略到历史的端庄肃穆和艺术的异彩纷呈。秦始皇虽然是一位有野心的君王,他焚书坑儒,但是他的贡献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如果不是他,七国之乱怎会平息?他还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修建了灵渠……

  今天,经典的地位永远不能被颠覆。虽然时代已变,但我们不能否认经典,忽视经典的存在,经典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阅读经典原著的方法真需要被重视,传播经典至关重要!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五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老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好,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

阅读原著品味经典(第六篇)

  王伦何许人也?原来水泊梁山中的领头,一个不及第的秀才罢了。书中笔墨不多,不过两三回,连外貌和历来的附诗也没有,可他却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人物。

  王伦是个庸才,人送外号白衣秀士,一听就是花拳绣腿,文不如人武不精。王伦还十分小心眼,妒才、自私,见有人来,只会说山寨太小,房舍不够啦,小地方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啦……说来说去就是要你走。记得林冲进寨时,他就万般阻挡,万般暗示,最后还要林冲讨个投名状,实在是小心眼,没有绿林好汉的豪爽。当日林冲杀了他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不容人,这让我不胜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这点上,我觉得汉代刘邦最为出色。老刘自个儿啥都不行,碰上事只会说:“这怎么办啊?”但人家有优点,不耻下问。他没办法时,他旁边就会有一大群谋士上来说这说那,给他出上来一大堆主意,而他也能择其善者,从善如流,不会因为自己不行就妒忌别人,所以张良啊,陈平啊,萧何啊,韩信啊……那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都乐意聚集在他身边,为他所用。可项羽就不同了,14岁就可举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武艺超群,够厉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样,还是兵败爱夏,自刎乌江,被“无才”的刘邦夺取了霸业。这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刘邦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项羽却刚愎自用,不能识人容人,最后连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赶跑了。

  再看看王伦。这王伦的身上可就连“刚愎自用”都用不上了,文才武略样样疏,你说你没本事吧其实不要紧,刘邦不也啥都不会吗,宋江不也文不如人武不精吗,得会容人啊!守着诺大的山寨这块肥肉,自己无能还容不下人,这不输定了吗?最后被杀,真是咎由自取呀。

  所以任何时代想要有所成就,不仅要自己有才,更是要能容别人的才,会用别人的才。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分隔线----------------------------
上一篇:穷则变,变则通 下一篇:留住永恒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