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初中作文 > 七年级作文 > 唐诗的味道

唐诗的味道

字数:1000字点击:时间:2023-06-19

唐诗的味道(第一篇)

  像音乐洗涤人的心灵,像图画取悦人的眼睛,中国的唐诗,也有那动人心魄的魅力。

  我喜欢唐诗,喜欢写唐诗的李白,喜欢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爱他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啊,人也就本该这样: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是唐诗,让我有了这深刻的认识。

  我喜欢唐诗,喜欢写唐诗的杜甫,喜欢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爱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他的笔下,山那么峻拔,水那么汹涌,楼那么壮美。他,胸怀那么宽广,品质那么正直,志向那么高远。是唐诗,让我认识了这伟大的人物。

  我喜欢唐诗,喜欢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许多东西流逝得太快,因此来不及回望。人只有经历过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鸟只有飞出鸟笼后才懂得珍惜本身富有的自由。时光总是仓促地把幸福和自由带走,唯留下一些伤疤,一些沙尘,让后人慢慢地弥补、挣扎。是唐诗,让我有了这颇多的感慨。

  我喜欢唐诗,喜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句子。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地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唐诗,让我有了这坚定的自信。

  唐诗,你的魅力在于你的广博,你的千变万化,你的包含万千。

  唐诗,你有无穷的魅力。

唐诗的味道(第二篇)

  我喜欢唐诗。喜欢它的柔美清新,喜欢它的豪迈奔放。

  它不仅代表一个朝代,更是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时心中的向往,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口中千古流芳的骄傲。纵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服气的赵翼,又是否真的超越了李白与杜甫呢?

  我喜欢唐诗,喜欢它那清新洒脱的如夏夜轻舞的细语。无论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般,将岁月的永恒凝聚为那一瞬的沉思的张若虚,亦或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般的杜牧,对着浩瀚东流的历史长河的感叹,无不揭示了盛唐才子们心中那清绝飘逸的一角。更不用提那将愁心寄予明月的李白,初唐晚秋登高野望的王绩。

  我喜欢唐诗,喜欢他那从一词一句间吐露出的气吞山河的豪迈。不论是千年前的盛唐,一位洒脱的诗人,在明月天山下,狂放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几万里的长风,载着诗人拂过了华夏万里,吹过了喧嚣的长安,追随着前人的脚步,与仕途不顺时付之一笑,胸中豪气一吐,凝聚成“长风破浪会有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绝唱,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还是在酒醉之后,依旧挥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那唐诗的雄风,乘着明月,乘着长风,直到千年。云帆已不在,李白也已追随古人而去,可那豪气,就如同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与滕王阁,一直伫立着。

  我喜欢唐诗,喜欢它那于豪放背后的一抹柔情与可爱。无论是那首已被歌唱了千年的《咏鹅》,还是那字字句句都透出善良细致的《春晓》,虽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大气磅礴,却也代表着唐诗中点点的柔美。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季节,杨柳微风唤醒了田园中的诗人,早春的清晨,风过杨柳,本是欣赏的时节,诗人却“本末倒置”地叹息起昨夜的大风定是吹落了不少吐露芬芳的花瓣,却又听见窗外鸟鸣声声,婉转动听,便又高兴起来。那些鸟儿虽没有“扶摇直上九千里”的豪情壮志,也非“晴川历历汉阳树”旁一去不复返的黄鹤,但与如此诗人为伴,感受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外的一抹柔情,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我喜欢唐诗。喜欢它的焦永深长,华美秀逸,喜欢它的豪迈大气,喜欢它的千古独奏。

唐诗的味道(第三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而让我觉得最有魅力的莫过于是文学当中的唐诗。

  刚开始接触唐诗时,只是觉得唐诗的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有韵律,都是那么的令人朗朗上口。虽然不能理解诗中的内容,但这韵律已经令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领会到诗中的内容,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体会到诗中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看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写得那么的美妙。唐诗啊,除了描写一年四季的景象,还有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山水画和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广阔壮丽的动人画面,如此等等。至今,诗中那些美丽朦胧的画面还时不时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便是唐诗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还体现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我们能体会到王维对大自然美景的迷恋,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向往、满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我们能体会到杜甫对时世艰难的忧国之情以及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抑郁之情。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我们能体会到李商隐回忆往事,内心无限的惆怅与伤感之情。在短短的诗句中,我们便能了解到诗人那淋漓尽致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唐诗的魅力更是诗人那澎湃激昂的情感的魅力。

  唐诗小巧精炼,它的篇幅不长,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在这寥寥数语中,却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得不说,唐诗,确实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结晶。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唐诗能够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感受唐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唐诗的味道(第四篇)

  台湾诗人洛夫说:“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短短两句话,便将唐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韵味描绘得传神剔透。

  酒在唐诗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少诗人醉在醇香的美酒中,笔下流芳的诗篇更如汲取了酒的“精神”一般体味了酒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味道。酒与诗可以说是与诗人血脉相连、一脉相承。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更是与“诗”、“酒”无法割舍。于是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酒中,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有“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纵是他寄情山水“洞庭破秋月”之时也无法忘怀“纵酒开愁容”,萦萦酒气和壮阔的山水冲荡着李白和他的诗。李白的诗中有酒的率真豪放、自由奔放的味道。

  诗圣杜甫,自小便有“七年酒豪”之名,甚至为换酒吃而典当衣物。在他为国忧,为民愁,得到官军收复河北的消息时,便也是“纵歌放酒”“青春作伴”,但是杜甫的酒里更有“穷年叹黎元”的悲悯味道。晚景凄凉的杜甫在贫病交加下倾诉了常年漂泊,老病孤独,而今天下,黎民百姓仍旧疾苦,国家仍动摇的复杂情感,此时便只有酒才能解读诗人的心情。诗人也面对“滚滚不尽长江水”饮一杯混着他两行清泪的“浊酒”,这酒里满是悲凉的味道。

  唐朝疆域广阔,因此戍守边陲的将士们也会将一腔的豪情借着美酒表现出来。王翰,性格豪放,登进士第后,仍旧每日以饮酒为事,是位爱酒的著名边塞诗人。在孤独寂寥的边塞的一次盛宴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荒凉的大漠中仍有无法离开酒的酣畅淋漓之感,若要上了战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醉卧的姿态来面对残酷的沙场,又何不是酒赋予诗人的一股豪情呢?王翰的诗中有酒的淋漓痛快、豪迈壮阔的味道。

  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酒总是与之形影不离,诗是酒的精华之所在,而酒又是诗的“触媒”,酒给予诗了胆魄,而诗又使酒脱俗,诗酒互倚,从诗中便可了解酒的三分气概与度量,从酒中又可知晓诗的七分神韵和味道。酒中蕴藏着唐诗飘逸、忧怀、豪迈之气,唐诗的味道便犹如酒之醇香飘散、几世未消……

唐诗的味道(第五篇)

  我有幸回到千年以前的朝代,

  轻轻吹去封存许久的尘埃。

  朦胧中他们向我走来,

  沉淀,积聚,散发,

  那是唐诗宋词中的精彩。

  那是《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正慨叹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壮阔;那是《月下独酌》中孤单的李白,却仍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情怀;那是《早发白帝城》中的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好不闲适!如此“放浪形骸”之人,连死亡都充斥着诗意与神秘:醉酒捉月而落水——他显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着,只见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在一片天寒地冻中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用说他就是杜甫。晚唐是个战乱横飞的时代,那个“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所以杜甫要比李白多了一种忧国忧民之思。忽又想起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问他道:“先生可知何为‘一览众山小’”?他淡淡一笑,说:“勇攀山之顶峰,便可见众山伏于眼底。”我又反驳道:“众山之外仍有众山,何必仅着眼于当前?攀峰之路惊奇不断,谁还在意众山不众山?”一番话使其咋舌,我笑而离开。

  唐是繁盛、开放的代名词。下一站可能就与之大相径庭了——宋,是个保守不失风韵,朴实不失华丽的朝代。

  这里不乏离别愁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雨霖铃》中缠绵悱恻,难解难分的情意;这里有报国忠心,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显示了一片忠诚热血;这里有难得的女词人瘦得令人讶异,愁得让人怜惜,一片“凄凄惨惨戚戚”……其中我最瞩目于苏东坡先生。来到西湖,便可见他的塑像巍然屹立。当年他治理当地水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我赞叹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放达乐观;敬佩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傲骨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志向;我更对他十多次遭贬感到愤懑难平,为“乌台诗案”无奈叹息,可苏轼从未放弃,他一直在西湖旁立着,一站就是千年。

  唐宋八大家才华横溢,

  诗词文赋尽显哲理,

  今后人我不自量力,

  触碰这一抹唐诗宋词的艳丽,

  无限惊喜!

唐诗的味道(第六篇)

  一簇白雪净了心房,一池碧水恐沾新裳,谁把文字写进青春,谁的诗行文采飞扬?

  年华在左,诗歌在右,且行且尝,且珍惜。品尝这积累下来的幸福,随着光阴流水的沉积,愈发有味儿了。

  羡慕唐人,崇拜他们流芳千古的佳作——唐诗,渴望生活在那个洒脱、辉煌的时代,起笔就是名篇。从初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到盛唐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再到末唐杜牧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句古韵,篇篇经典,鲜明清晰地展现了唐之兴衰,将那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神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些诗篇,是那个时代的精华,有如戴着镣铐的鸟,虽亦步亦趋,却可在笼内展翅翻腾,将风起云涌的盛唐活生生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唐,永远是盛唐,它盛在诗家,盛在诗篇盛在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它夺目的光彩,经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仍熠熠生辉!盛得好痛快,好酣畅啊!

  我品唐诗,便如品到薄荷糖一般,先是品到诗中所蕴涵的历史印记,深刻,明了,心中随着诗人的人生坎坷而起伏升落,悲悲喜喜,仿佛辛辣在舌尖曲折地蔓延。多品几遍,心中渐渐宁静下来,对诗人的思想经历了然于胸,便怀淡泊之心,反复诵读,有如薄荷糖的糖衣化开,留下内部甘凉的糖心。再次欣赏,就觉得与诗人感同身受,又不乏自己的感悟,深入浅出,豁然开朗,就像薄荷糖已全然融化在口中,清新凉爽,余香弥漫,回味无穷。就算余味尽消,日后再见,也会记忆犹新。

  犹然记得小时候背得最熟的《春晓》。后读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令我一下子联想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但再细品下去,前者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在《春晓》一诗中,孟浩然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表现了诗人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我不由地去琢磨,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诗味醇永。

  最爱捧卷品读,那块块楷体铅字中仿佛散发出孕育千年而成的优雅馥郁的墨香,空灵,怡情。我品唐诗,从幼时吟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到少年时反复揣摩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再到中学时颇欣赏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句句哲理,字字珠玑。我在唐诗中成长,诗歌充实了我的青春。以唐诗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永远是诗意的。它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始终要葆有一颗诗意盎然的,快乐的心。著名学者钱钟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关进牛棚,但他心在学问里,不为世事的风雨所动。据他的同事回忆,批判会上他总是闭目嗫嚅,振振有词,原来他在背诵唐诗。唐诗相伴必是极幸福的。

  一路品诗,一路成长。也许是我人生中最绚烂的一笔吧!

  愿唐诗相伴的青春年华不朽!

------分隔线----------------------------
上一篇:共享时代出击——孰好孰坏(六篇) 下一篇: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