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初中作文 > 七年级作文 > 孔明改变了我

孔明改变了我

字数:700字点击:时间:2023-08-09

孔明改变了我(第一篇)

  三国早已是一千多年前的旧事了,可其中的每一次战事,都让人难以忘怀。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更是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不乏有关云长的千里走单骑,张翼德的长坂桥喝退曹军,赵子龙的单骑救阿斗……每次都很惊险,可正是他们善于用奇,才每次都化险为夷。

  与此相比,最有影响力的就数诸葛亮了。总结诸葛亮的一生,从初出茅庐,到舌战群儒,从赤壁之战,到白帝托孤,从平定西南,到星陨五丈原,似乎处处是战策,处处是辉煌。

  其实不然,诸葛亮一生谨慎,故在战术上常常取得胜利,然而却从未如同曹操一样取得巨大的战绩。正如任公曰:“惟冒险也能造世界。”亦如古人云:“齐之强盛,吾不言管夷吾,而言鲍叔牙;齐之衰败,吾不言齐桓公,吾言管夷吾。”蜀之所以灭亡,其根本原因,是孔明决策上的失误:

  一、用人不当。姜维充其量不过是名将领,无法担当起蜀国的大任。

  二、朝中无人。正是由于孔明的谨慎,才导致人才的匮乏。俗语说:“不以一过言其大德。”而孔明却犯了其中的大忌:不容许人有污点。

  三、战略失误。孔明几次出祁山,总是按照旧路线,又不采纳魏延:“奇正相依”的策略,而且忽视了吴国的战略同盟地位,终究是没有大的成就。

  针对上述情况,特提如下建议:

  一、重用魏延、姜维,加强兵力,而不是一味的去攻打魏国。

  二、选拔人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事事都要靠自己处理,这不但给了他人锻炼的机会,也减少了自己的劳累。

  三、采纳魏延的建议,出兵子午谷,直捣魏都,加强同吴国的联盟,加强对内政治的修理,大胆的重用贤臣。

  如果诸葛亮能够做到这些,杜甫也许不必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了。可是自古人无完人,像孔明一样的英雄,又有多少呢?

孔明改变了我(第二篇)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不远处的空地上,扎着一茅庐。走进一看,门上写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难不成是卧龙住所?”我心下一喜,不禁脱口而出。“远来者何不进屋一叙?”我正寻思,从屋内走出一人。“您,您是……”我不由打量起他来:身长八尺,面容俊雅,头戴纶巾,手拿羽扇,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难道你就是孔明先生?”

  先生点点头。

  我惊了一下,慌忙说:“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有缘相见,三生有幸!”“足下何必如此客套,相见必有缘也。走,进屋喝茶去。”

  在饮茶期间,我问了孔明一连串问题:“火烧博望坡是您出茅庐的第一功,当时你担心吗?”“我无惧也,曹操虽兵将如云,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我方兵虽少但精,个个能以一当十,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必能取胜。”“先生您就如此自信?”“对啊,年青人,不自信者难成事。”他摇着羽扇,平静地说。

  “你出山之后,随着刘备东征西战,刀光剑影,有没有想过卧龙冈的闲云野鹤的生活?”“当然想啊,身在草庐之中,与世无争,晴耕雨读,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潇洒自在。”“那你为何还鞍前马后地辅佐刘备呢?”我有几分不解。“我受皇叔三顾之恩,不得不出,良臣择主而事,好男儿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孔明目光中有一抹坚定。

  “那……”他打断了我的话,问:“小童,你是从何处而来?”“我,我从新时代而来。”“新时代是什么样子?”他迫不及待地问。“新时代是一个美好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距你生活的年代大约有二千多年了。”“都二千多年了,那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不解地问。“诸葛大名垂宇宙,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所以我当然知道。”“过奖过奖。”他笑着说。

  “那你是如何到这儿来的?”他一脸疑惑。

  “一言难尽,走,我让你见见高科技,你就会明白了。”说着,我俩便跑进了时空隧道里。

孔明改变了我(第三篇)

  跨越千年,我来到这动荡的年代,只为寻找那一代名相—诸葛孔明。

  茂林修竹,小溪涓流。在这硝烟四起的年代,似乎只有这儿才有安静养心之所。篱笆栏后,烈日头下,汗水点滴,白衣飘飘。这难道就是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的诸葛孔明?他抬起头,我看到了一双俊俏双眸中闪烁着的智者的光芒和一颗济世平乱的心。

  站立许久,刘关张一行来到这本应平静的南阳草庐。孔明却收起行囊,向深林行去。或许他早已知道,这一次进山,便是他开三国鼎立之势的最后一次自然之旅,从此天下将不再平静!我看到的是他脸带忧虑与伤感,这难道就是那意志坚定,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

  骑上战马,跨越涧溪,穿过竹林,仰望头顶冉冉升起的孔明灯。我看到的是面如冷铁的表情,他已知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必遭失败,但忠主之心,济世之情萦绕脑海,纵肝脑涂地,也决心一统天下。

  这就是那叱咤风云的诸葛孔明!

  刚入刘备军营,便遭长坂坡的惨败,损兵折将,众人白眼。摇摇羽扇,他胸中自有一番乾坤。淡然处之,如临琐事,欲联东吴。他知晓,三分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

  我欲寻找孔明,那个叱咤战场,从容不迫的谦谦君子,一个心系天下的侠客。

  联吴抗曹,火烧赤壁,调虎离山,巧取荆州,锦囊妙计,智退吴兵…在这一堆堆胜利面前,我看到的是一张愈显沧桑的脸。面对苍天,他竟留下眼泪,这难道就是那坚不可摧的诸葛孔明?

  三国鼎立,众星归位。双鬓已见斑白,鹅毛羽扇早已瘦弱不堪。七擒七纵收孟获,他看到了外族对蜀的反对;大意失荆州,云长逝战场,他看到国内形势的严峻;白帝城托孤,新主无能,他看到蜀暗淡的前途。可他仍旧不该那颗忠义之心,那个凌云之志。这才是那个坚强的一代名相---那个让我久久找寻的诸葛孔明。

  纵然是刘室微小,他依旧坚定的走出茅庐;纵然是胜利满载,他仍不变对时局的担忧;纵然是国力衰微,他也未忘主公的知遇之恩。

  我在寻找这样的圣者,一个心怀天下,鞠躬尽瘁,本心依旧的诸葛孔明。

孔明改变了我(第四篇)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多少忠义之士,他们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或微薄,或强厚,却带着一份忠魂。

  冥冥之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你,孔明,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脑海中不经意浮现出你的一生……

  天空蔚蓝,阳光尚好。本可以在鸟语花香的深山中悠闲自在地安度一生的你,却被三顾茅庐的刘备所感动,望着刘备那双真诚的瞳仁,看着他在雪中静静伫立而等候的身影,你终于跟随刘备兄弟三人离开旧居,走向充满黑暗、阴险、混沌的战场,你明知此去定将凶多吉少,但你没有犹豫,没有回头。义无反顾的你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认认真真地去把你要做的事做成。

  此后,你在战场上,用兵如神,总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刘备见此,喜悦不已,称赞说道:“我得诸葛军师,此真谓如鱼得水、如拨云见日也!”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事例无不见证你的神机妙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军事中总是料事如神的你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事先先动动脑,想想办法,再行事,往往会事半功倍。

  不久后,刘备誓为三弟云长报仇,意气用事,不听你的劝告,而走向了绝路,临终前嘱咐你一定要将他的儿子刘禅辅佐上位。可那扶不起的阿斗怎成大业?于是,蜀国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都压在你一人身上,可你也未曾抱怨一句。但,你终究是病了,一卧不起,你知自己的时日已不多了,又呕心沥血地写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出师表》,不忘告诫刘禅如何治国。但这一切,为时已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忠诚,不可负人。

  孔明啊孔明,是你的事迹改变了我,你教会了我许多一生受用的道理。感谢你,孔明!

孔明改变了我(第五篇)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青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身在茅庐,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他便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诸葛孔明。

  我眼中的孔明是智慧的。当刘备三顾茅庐向他求问治国之道时,孔明以一番精妙的“隆中对”为他勾勒出一幅宏伟的政治蓝图。而后,在他苦心经营下,天下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使势力单薄、时运不济的刘备称霸一方。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一招空城计吓住司马懿几十万军队,这些都是孔明过人智慧的体现。

  我眼中的孔明是有情有义的。当刘备以他赤诚的情谊请来他辅佐时,他就准备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刘备、献给蜀国。当刘备集团处于最危急的时刻时,他孤身一人前往东吴,为刘备集团换来一线生机。当时的东吴是危机四伏的,迫于曹操的威胁,孙权随时都有可能投靠曹操,而为此牺牲的第一人必定是孔明。他却不顾安危,一人在东吴大殿之中舌战群儒,并最终说服孙权一同抗击曹操。这种舍生忘死的情和义是非常人所能拥有的。

  我眼中的孔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当刘备白帝城驾崩,并把辅佐刘禅的大任交给他时,蜀汉的命运便已架在孔明肩上。为了蜀汉的未来和先帝的嘱托,孔明可谓尽心尽力,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国事当中。流传千古的出师表便是孔明对国家、对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体现。

  我眼中的孔明是悲剧的。刘备依靠三顾茅庐的真诚之举求得孔明的效忠,而后又常在孔明面前展现一副仁慈爱民的形象,两行泪更是时不时地挂在脸上。于是,孔明更是觉得自己投得明主了。对刘备,孔明表现得过于信任与忠诚。刘备白帝托孤之时,明知自己的儿子刘禅软弱无能,却还假惺惺地提出“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的话,吓得孔明手足无措、泣拜于地。刘备以此赚得孔明的尽忠。于是,刘备死后,孔明便尽心尽力地辅佐昏庸的刘禅。以当时的情况,只能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孔明曾经答应过刘备要一统中原、兴复汉室,于是只好不断地北伐、北伐。最终,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的孔明在五丈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五十四。为了刘备的梦想,孔明真是劳累了一生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后世有评孔明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课表;其义,大地动容;其智慧,千古流传;其忠诚,后世敬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面对浩浩荡荡的历史之流,我也只能学东坡先生,“一樽还酹江月”,聊表我的崇敬。

孔明改变了我(第六篇)

  有时被人曲解而不能解释,郁积于心,常感气闷。因此当我看到子钊在《太白山随感》中的那两段关于诸葛亮的评论时,便忍不住为诸葛亮感到委屈,想为他辩白。

  子钊说:“姜子牙钓鱼台垂钓,是为了等;诸葛亮五丈原陈兵,是为了主动出击。”这句话原是不错的,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他说这两个人恰巧代表着两种极致的人生,从而走上不同的命运轨迹。这点却是说不通的。他大概忘了,孔明高卧隆中是为了什么。刘备三顾茅庐与那愿意上钩的小鱼又有何异?孔明和姜子牙一样,都不过是在坐等明主罢了。既能耐心等待,也能主动出击,这便是孔明的智慧。

  子钊认为五丈原作为旅游胜地在别人看来更有意思,这不过是名声在外罢了。他说历史上的孔明似乎并不优秀,或者,他的才华更适合治世而非乱世,五丈原当是他的精神丰碑,而绝非他精神才能的体现。

  《隆中对》中提到,诸葛亮在躬耕陇亩时,便自比管仲

  乐毅。诸葛亮认为自己在政治可与管仲相比,在军事上可与乐毅相提并论,这并非是青年诸葛亮自负的妄言。

  《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个老成持重、料事如神的山中高人的形象。这位高人在山中便提出隆中三策,将天下三分。出山后,东联孙吴,北拒曹魏;抚南诚民,厉制治国;富民强兵,农商并举;苦修兵务,待机北伐;又攻占陇西,分化蚕食。只是他的结局却是病逝五丈原。

  孔明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具有全面的才能,以汉臣自持,效忠汉室宗亲刘备,一心匡扶汉室,兴复大汉。他的一生让人意犹未尽。

  人死本如灯灭,是非均由后人评论,我只是忍不住感慨而已。

------分隔线----------------------------
上一篇:投机取巧 下一篇:心中的太阳(优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