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梦回河姆渡

梦回河姆渡

字数:800字点击:时间:2023-05-15

梦回河姆渡(第一篇)

  在参观完河姆渡博物馆的那天晚上,半睡半醒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穿越回了7000年前。如果我的爷爷们能长命百岁,那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此处省略70个爷爷)生活的那个时代,那时的人们都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用动物皮做的衣服,他们是这么生活的……

  打猎——我飘到连绵起伏的山丘上,一群男人正拿着自制武器,追杀一头又肥又大又结实的野猪,他们有的正拿着用竹子和木头做的弓箭围攻,有的正用弹弓射出拳头大小的石头。不一会儿,那头野猪便被那些彪悍的男人制服了,他们把它捆绑了起来,哼着不成调的歌曲回了家。四千年后,这一幕打猎的场景,被记录进了《诗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种田——一对父子顶着大太阳劳动。父亲一直弯着腰插种水稻,不一会儿,他支起了腰,一只手托着后腰,一只手不停的敲打后背,长长叹了一口气。这时,儿子递给他一根一头尖的木头,示意父亲用尖的那头在地上戳个洞,再把水稻种子丢进洞里,这样就避免弯腰了。父亲用这种办法种地,腰就不酸了,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七千年后,这根木头被陈列在河姆渡博物馆里,人们把它叫做“木点种棒”。

  生活——我终于来到一间有“架空层”的茅草屋边,这是河姆渡人的家。在阿姨们悠扬的骨笛声中,爸爸们打猎回来了,抬着几头野猪,姨父们抓了几条半斤重的河鲫鱼正在腌制,爷爷也从田里回来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跑回家告诉妈妈,小狗在腿边打转。听到消息,妈妈冲出屋子去接迎,心想:晚饭又有鱼又有肉的,太丰盛了,动物皮皮还可以做衣服呢……妈妈正盘算着,忽然一拍脑袋,哎呀,我的米饭还烧着呢,不会烧焦了吧?打开陶锅盖,果不其然。今天,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有盐成分的鱼骨头、狗粪,还有那片沾了米饭锅巴的陶片,都静静躺在河姆渡博物馆里。

  2000年后,天目山脉旁的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钱塘江滋润了两岸的吴越国;南宋时期的临安曾一度是最繁华的世界大都市……20世纪的今天,科技与文明在杭州城交相辉映。沧海桑田,这片土地上再也看不到七千年前先祖生活、劳作的场景了,但是这片土地上先人们乐观、智慧、善良的精神历经七千年,依然代代相传。

梦回河姆渡(第二篇)

  周四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校组织了大家期盼已久的春游。

  一路上,大家兴奋不已,哼着小调,欣赏着车窗外的美景,不一会儿,汽车把我们带到了有着七千年文化的河姆渡遗址。

  一下车,抬头就看见***爷爷题写的八个大字: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立体镀金大字流畅舒展,苍劲有力。走进博物馆真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往里走,便看见一堵高大的墙,那是河姆渡遗址地层示意墙。根据时间的先后分成了四个文化层,每一层都嵌着那个时期先人们创造的形态各异的器皿。再往里走,便看见几位劳动人民。有的扛着锄头,似乎刚刚干完农活,疲惫地准备回家吃饭;有的弯着腰,正在聚精会神地种水稻;还有的拉着弓箭,全神贯注地在打猎。我们还看见了水稻的化石,听导游说刚出土的水稻还是金色的呢!现在因为碳化了,才变成了黑色。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经在那时种植水稻了,真让人不可思议啊!他们也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走出博物馆,沿着小路,我们看见了一排排大大小小的茅草屋,还有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咦,他们的房子怎么与我们的不一样呢?原来,他们的房子叫“干栏式建筑”。当时的河姆渡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又为了防止野兽侵袭,所以先民们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体现了先民们高超的建筑技术。茅草屋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和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忙着盖新房子,老人们在门口用石锅煮饭,孩子们嘻嘻哈哈围着石桌摆放石碗,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临近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次春游太有意义了,让我了解了历史悠久的河姆渡文化。我也为河姆渡人感到骄傲!

梦回河姆渡(第三篇)

  透过亮的能照出人影的玻璃,余姚博物馆中那一件件稀世珍宝在蓝盈盈的灯光下闪烁着它迷人的魅力与光彩。虽然已是几千年之久,可是时间的推移使它们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个寒假,我才真正接近了它,悄悄撩起了它的头盖?

  “这木头上雕刻的还真精致。看介绍是远古时期的耶!”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阿姨兴奋地嚷嚷着。

  “这老祖宗们到底怎么做的,没刻刀,没机器的,光凭手做,可真聪明啊!啧啧……”一位老奶奶带上老花镜,瞅了半天,不住地点头,连连啧啧称赞。

  一位颇有文化的叔叔仔细端详着玻璃柜自言自语道:“余姚人还真的很了不起!这些东西可都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东西啊,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啊!”

  ……

  一阵喧杂的讨论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群人们围在一个玻璃柜四周赞叹纷纷。我仗着个子小,轻松地钻进人群中,那里展示着一块成半圆形的木雕艺术,定睛一看介绍,那是出土自河姆渡的凤鸟形象牙匕状器,外面一圈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剥落了一块一块,微微凸显光泽,导游阿姨说这“油漆”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至今最早的漆器。正中央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圈一圈清晰的雕刻纹路向中间簇拥起来,导游阿姨说这是人们信仰的太阳神。这太阳神象征着威武象征着神话,两边簇拥着的火焰鸟仿佛太阳神的守卫者,它们昂头相互对望,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威严的光芒……

  随着人流,我又参观了遗址的现场。现场雕塑着几千年前各种各样的人和大大小小用竹子稻草编成的草房子。定睛一看,只见许多“人”或光着身子,或披着简陋的稻草衣,正在辛勤地劳作呢!目睹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幅的画面:昔日的河姆渡,古木参天,水草茂密,瞧,犀牛在原野上奔驰,大象卷着鼻子在嬉闹……一派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不远处,一位河姆渡先人正用骨哨吹奏着悠扬的曲子呢;炎炎烈日下,勤劳的人们手持骨耜,不时地掀起土来,正干得汗流浃背;在茫茫的姚江边,先人们正在捕捞江里的鱼虾,为自己准备丰盛的晚餐呢……

  漫步前行,我置身于简陋的茅屋和动物骨头制成的工具中,爱幻想的我不不禁再次遐想翩翩:远古的河姆渡人手持木制的长矛,驾着一支简陋的木船,在姚江游弋着。有时可能浊浪滔天,但是他们奋勇前进,手持长矛,身背弓箭与大象、犀牛等大型猛兽进行殊死拼搏,虽然有时生命悬于一发,但他们仍奋不顾身。聪明的先人们为了使自己免受地面潮湿的侵袭,在地里密密地钉下木桩,再在桩上搭起一排排茅屋。他们就在这难避风挡雨的茅屋里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制出土瓶、陶罐、石斧木杵、骨针、铁镞。河姆渡人也已经渐渐远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白天,男子去树林打猎,女子则在家里用木杵舂米,用陶罐做饭,用针线缝纫。河姆渡先人在劳作之余还用艺术来调节生活。男子把吃完肉的动物骨头制作的埙、笛等各种各样的乐器。?这里独特的木井,是河姆人智慧的结晶。历史的风沙已把河姆渡的文明深埋于地里,但是,现在已经发掘,它的文明程度让人震惊。这一古文化遗址是煜煜生辉。

  妈妈还告诉我:拥有七千年悠久岁月的河姆渡文化,作为中国南方史前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世界上最早的笛子、最早栽种的水稻就是我们河姆渡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呢!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想:先人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过人的智慧,创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河姆渡,它不正像一颗姚江边的明珠吗?不正像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吗?

  细雨中,我继续走在河姆渡一条条古道上。耳畔响着中华文明的远古晨钟。河姆渡,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梦回河姆渡(第四篇)

  走进河姆渡,巨大的石碑——双鸟朝阳矗立在河姆渡正中央,这石碑上谱写了一张张千年的河姆渡历史?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距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的住宅十分精美,既可以住人,其下又可以豢养家畜。但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销钉的使用和企口板的发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较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技术,体现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毅力,为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技术对世界建筑史的独特贡献奠定基础。遗址还出土6支木质船桨,1支外形基本完整,轮廓清楚。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一支。第三、四文化层中还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锤、铲、矛、等,不少器物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少见或未见。这是余姚河姆渡的光荣啊!

  七千多年前,河姆渡的人们开始不再茹毛饮血,开始学习生火烧肉,一阵阵飘香从河姆渡村中传来,预示着河姆渡人民向新社会又跨近了一步。人们渐渐发明了碗、筷、铁器等,从野蛮的猿人类逐渐成为了文明人,直至至今的我们。河姆渡遗址中记载了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余姚人的骄傲。现在,河姆渡正在不断地发展,努力的发展下去。我相信,明天的河姆渡一定会更好!她那金色的光芒一定会永远的闪耀下去!

梦回河姆渡(第五篇)

  在参观完河姆渡博物馆的那天晚上,半睡半醒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穿越回了7000年前。如果我的爷爷们能长命百岁,那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此处省略70个爷爷)生活的那个时代,那时的人们都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用动物皮做的衣服,他们是这么生活的……

  打猎——我飘到连绵起伏的山丘上,一群男人正拿着自制武器,追杀一头又肥又大又结实的野猪,他们有的正拿着用竹子和木头做的弓箭围攻,有的正用弹弓射出拳头大小的石头。不一会儿,那头野猪便被那些彪悍的男人制服了,他们把它捆绑了起来,哼着不成调的歌曲回了家。四千年后,这一幕打猎的场景,被记录进了《诗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种田——一对父子顶着大太阳劳动。父亲一直弯着腰插种水稻,不一会儿,他支起了腰,一只手托着后腰,一只手不停的敲打后背,长长叹了一口气。这时,儿子递给他一根一头尖的木头,示意父亲用尖的那头在地上戳个洞,再把水稻种子丢进洞里,这样就避免弯腰了。父亲用这种办法种地,腰就不酸了,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七千年后,这根木头被陈列在河姆渡博物馆里,人们把它叫做“木点种棒”。

  生活——我终于来到一间有“架空层”的茅草屋边,这是河姆渡人的家。在阿姨们悠扬的骨笛声中,爸爸们打猎回来了,抬着几头野猪,姨父们抓了几条半斤重的河鲫鱼正在腌制,爷爷也从田里回来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跑回家告诉妈妈,小狗在腿边打转。听到消息,妈妈冲出屋子去接迎,心想:晚饭又有鱼又有肉的,太丰盛了,动物皮皮还可以做衣服呢……妈妈正盘算着,忽然一拍脑袋,哎呀,我的米饭还烧着呢,不会烧焦了吧?打开陶锅盖,果不其然。今天,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有盐成分的鱼骨头、狗粪,还有那片沾了米饭锅巴的陶片,都静静躺在河姆渡博物馆里。

  2000年后,天目山脉旁的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钱塘江滋润了两岸的吴越国;南宋时期的临安曾一度是最繁华的世界大都市……20世纪的今天,科技与文明在杭州城交相辉映。沧海桑田,这片土地上再也看不到七千年前先祖生活、劳作的场景了,但是这片土地上先人们乐观、智慧、善良的精神历经七千年,依然代代相传。

------分隔线----------------------------
上一篇:生活万花筒 下一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