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忆红楼宝玉

忆红楼宝玉

字数:550字点击:时间:2023-05-26

忆红楼宝玉(第一篇)

  再执红楼,不以当年的懵懂读着这满载悲欢离合的纸张,轻寒暮雪何相随,此去经年人独悲,只道此生应不悔。

  午夜梦回红楼,却悟得此生我不过是一株应景的菩提树,植在荣国府的一角,看尽这府上的离合悲欢。

  又是一日之晨,府上依旧的热闹,可是今日又多了一位姑娘。姑娘弱柳扶风,心有七窍,该是不食人间烟火仅存太虚幻境的仙子,每日抚琴读书,吟诗作画,过着恬淡和美的生活,又怎么会落到如此浑浊的浮世中?我看着姑娘姣好恬静的面容,忽想起了昨晚一梦,梦至虚境,听着一位老者诉说着《石头记》这一个故事,我依稀记得是绛珠仙子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身于尘世中。思索着,忽而听到一个男子的笑声,是宝玉,那个多情的贾宝玉。

  只因为菩提明心镜,我随着众位姑娘迁入了大观园。

  如此多个日月,我以一抹翠绿陪伴在黛玉的身旁。上天如此不公,她被赋予了出色的外貌,令人拜服的满腹才华,但是也被赋予了过于鲜明的灵魂。在大观园中,她除了拥有一个多情的宝玉,她所拥有的,就只剩下那为情所留的相思泪。

  草木金钗,差之千里。

  黛玉宝钗,差之千里。

  植在一角,却因为高大可观大观园的全部景色。菩提似乎被赋予神力,可看透凡间的浑浊,看着众位姑娘,只能留下声声叹息。宝钗闲暇时,与姑娘们谈笑风生,与丫头们染衫扑蝶,执扇观花,日子过得缤纷。只不过,黛玉仅仅卧于一方,含泪赋诗,教鹦鹉读诗,日久方长,连声声的哀叹竟让鹦鹉学会了。

  桃花花期已尽,花开了几度,开的是落英缤纷,而不是如今的声声叹息。看着黛玉把花葬了,我似乎看到黛玉葬的不仅仅那凋落的桃花,葬的更是对宝玉的赤诚之心。我摆动着枝干,希望引起黛玉的注意,我想与她说着:“姑娘这是何苦,何必置身在这浮世中,倒不如云游四海,莫要留在这浑浊中去,”

  不日之后,张灯结彩,我听见的却是两种声音。一方是笑谈今宵,可是又有多少人听见在那翠竹的一方,某一卧榻上,一名孤高的女子在焚诗流泪,终是泪尽夭亡。

  我看见她的灵魂,在哭泣。

  我终是随着她的魂魄离开,她却只叹安得与君相诀,免教生死作相思。离开了这凡尘浮世,也就离开这浑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遥望这远方,看着贾府的兴衰,随着黛玉的一缕清魂,忽然又见桃花开了,开的真真是妖艳。

  潸然泪下,惊醒,只见一本《红楼梦》躺在身边,四周似乎桃花开遍。

  黛玉,你的一颦一笑,不应留在凡尘,它锁不住宝玉的多情,你可知,你的笑却征服了那一棵菩提树?只愿来世你的灵魂不再鲜明,只愿你来世能笑靥如花。

  你看,大观园的桃花,又开了……

忆红楼宝玉(第二篇)

  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翻开那本页脚泛黄的古典小说,我仿佛是一个行者,走进了大观园,我默默注视着大观园里发生的一切……

  手把花锄,步履轻盈,不忍踏花,欲行又停。看到花满地遗体,魂消黯,泪长流。她柔弱地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玉断有谁怜?”春风裹着她那娇小的身子,卷起那和黛玉一样娇小的淡粉色花瓣,霎时间飞红漫天,黛玉轻轻落泪,倚花锄,痴痴望。“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乱,乱?乱!她心结难解,更心力交猝,只能空待花落两亡人不知和与生俱来的孤独。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观园里竟热闹起来,人们忙着筹备宝玉的婚事,我想着宝玉终于和黛玉成亲,他们本就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没想到,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让宝钗和宝玉成亲,只是因为黛玉的孤傲,倔强,和贾母的疏远。黛玉含泪焚诗,在绝望中带着爱,带着恨死去,这偏偏就是生命的绝唱,爱情的悲歌!黛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蠢,错,错?错!凤姐错了,贾母错了,他们都错了!那是宝玉的唯一知己,那是宝玉魂牵梦萦的人。

  宝玉带着遗憾,带着未了的爱,走了。

  曾经的大观园,那么辉煌,那么繁荣的大观园去哪了?黛玉的亡,宝玉的走,还有好多人的离开,这不就是封建社会吗!我曾感叹结局的悲惨,黛玉的伤感,宝玉的遗憾,更疑惑曹雪芹为何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世间的人为何天天以泪洗面?

  我在书中品味红楼,却认清了红楼的真面目——含笑的悲剧。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尾记

忆红楼宝玉(第三篇)

  忘了第一次看《红楼梦》是什么年龄,四岁或五岁?当时,只是单单纯纯地被书中的美食吸引:酒酿清蒸鸭子,洁粉梅花洋糖,鸡髓笋,奶油小苏卷,胭脂鹅脯……幼小的心里只觉得那些东西听起来真是好吃,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尝一尝。

  待到大些,爱看宝黛吵架,吵了好,好了吵,不折腾的天翻地覆誓不罢休。对书中关于其他人的描写,只模糊觉得有趣,有一种隐约的气质在里边,却讲不出它到底是什么。

  到了十七八岁,学的,懂得多了才明白:一部《红楼梦》概括了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世态风情。

  红楼人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礼仪积淀。贾母命宝玉给贾赦传话,贾赦见到侄子宝玉“倒先站起来请了贾母的安,宝玉方向贾赦请安”。因为宝玉是贾母的使者,所以贾赦要先向代表自己母亲的人行礼。管家娘子在主人面前只能站着回话,命坐下要先谢坐。宝玉见到母亲的侍女,要称“姐姐”且让座倒茶。这又是清朝贵族一种传统礼仪:看佛敬僧,服侍祖母的人视如庶母,服侍母亲的人视同姐妹。一种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红楼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同样集传统文学手法之大成。最具美感的莫过于以物,以居喻人。高洁清冷的林姑娘,所居潇湘馆外千竿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谨守礼教,外表沉静内心仍有热情的宝姐姐,所居蘅芜居外观上“无味的很”,但进院之后“奇花异草,清香扑鼻”;吃斋念佛,不问世事惜春,居处叫做“藕香榭”,藕能发出多少香味呢?一如他的不引人注意。借物喻人在曹公的笔下把玩到了极致。

  伏线千里更是红楼的一大经典手法。中国传统文学讲究借喻暗喻,一语双关。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也处处皆是。一次吵架过后,宝玉“抬身便走”,黛玉“向外冷笑到:‘阿弥陀佛!赶快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读过《红楼梦》原本的脂砚斋在旁边批曰:“何苦来,余不忍听!”据说原作中,宝玉离家避祸回来时黛玉已病逝,正应了“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可不正是伏线千里之外吗?

  展卷捧读红楼梦,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华传统深厚而空灵的文化气韵所浸染,你的情,你的梦亦会在红楼中轻舞飞扬!

忆红楼宝玉(第四篇)

  古有四大名著,其一《红楼梦》颇为高深。若论人物大有几百,但其中我便最喜欢贾宝玉!

  说贾宝玉,定有人认为其是纨绔子弟。但其实,在当年男权主义社会之中,他是贾府里唯一的对女孩给予尊重、关心的人。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话。“这一回,他姐姐元妃赐他糖蒸酥酪,他第一反应是给自己的丫头袭人——袭人喜欢吃此物,虽她只是个侍寝的,但宝玉待她如妹妹一般。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李嬷嬷骂袭人,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吃药。他虽说是和袭人关系好所以关心她,但他也并没和李嬷嬷赌气。

  不仅他尊重女孩,且也很宽容大量。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姐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贾环嫉妒贾宝玉,下黑手推蜡烛烫伤宝玉的脸。宝玉痛苦大叫,却宽容贾环不让人说是他干的,这其实也形成了对比,贾宝玉他其实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傻痴的。

  虽然贾政一直不屑于贾宝玉的才华,但他其实是才华横溢的。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宝玉题了一些高雅不俗的匾额,如‘’曲径通幽处‘’、‘’沁芳‘’、‘’有凤来仪‘’等都使得大观园的‘’仙气更上一层,他对诗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是有的,若多读一些名著,他赶超宝钗、黛玉等人不在话下。

  忆红楼,那一幕的一幕便浮现眼前。它似只是一本爱情故事,但字里行间却透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红楼不仅是梦,更不仅是一部经典。

忆红楼宝玉(第五篇)

  任是无情也动人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这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爱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爱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角色,看她为人处事:和气中带着坚强,待人接物亲厚、一视同仁,在被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爱情。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爱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所有繁华掩盖下的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剧: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执,远嫁的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社会的无情的鞭挞。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忆红楼宝玉(第六篇)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題记

  回首“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的高潮,到头来“树倒猢狲散”的景况……虽则最后家道重兴,到底教“门庭依旧,面目全非”的荣国府如何再续这一场华美至极的荒唐。不能了,只因那一群主宰灵魂的女人早已香消玉陨。

  大观园的女人,荣国府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修得了怎样的正果?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我所领略过的最完美,最彻底的悲剧!仅仅是女人的悲剧吗?还是整个时代,整个历史,整个人类的悲剧!折射的又是谁的思想?

  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泪,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魂儿掏了去。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纵是一场空梦罢了。

  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没有曹雪芹史诗一般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哪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让她别了宝玉,如此甚好。

  非我生来残忍嗜好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柔弱的生于封建时代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亦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

  宝黛二人都是干净浪漫的,他们不该相遇,只因生活不适合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

  宝黛浪漫的悲剧感染人心,然而,宝钗却是我最喜欢却又最为之扼腕叹息的。

  不是么,颦儿起码能在生命中最美的时候停留,无数的人替她惋惜痛心。然,宝钗呢,委曲求全、虚怀若谷、郁郁不得志的宝钗呢,终归是落得个空名分,困于深园中小心翼翼地老去罢了。颦儿是悲壮的茶花,而宝钗却是可悲的蔷薇。一个灿烂地凋谢,一个无奈地用坚韧的枝蔓依附于墙。

  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但她并不快乐,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毫无完美可言了。也许是家境关系,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即使她身为强者,懂得隐藏,可她终不是最后的赢家。

  常听人讨论,是宝钗抑或黛玉凄惨?纵观全文,细细评之,回味痴梦,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前灯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一片白茫茫真干净。又抑或这是最好的结局?

------分隔线----------------------------
上一篇:20年后的我 下一篇:舅舅,我要为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