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乡韵

乡韵

字数:750字点击:时间:2023-02-24

乡韵(第一篇)

  霄南村,位于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东部,面积2.6平方公里,距离市区不足5公里,西江从其北面浩瀚流过,广珠铁路于村旁横贯而过。

  霄南由霄乡和南安两条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其中,霄乡古称坚城乡,村民以源姓居多,已有740多年历史。鲜卑历史文化、古建筑古祠堂、源氏人文故事形成了霄南独特的旅游资源。

  霄南村环境洁净优美,村民好客纯朴,文体活动活跃,历来是广东省、江门市和鹤山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的确,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霄南村游玩。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河塘里的碧绿的荷叶,和在水中畅游的鱼儿,绽开笑脸的小草,婀娜多姿的飞来飞去的蝴蝶……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清新的感觉。

  我们来到了一间很大的祠堂,门口坐着两位正在乘凉的老人,他们大约有七十多岁了吧!我们走上前问道:“老爷爷,请问这里是不是霄南村啊?”老爷爷连忙答道:“是呀!是呀!进来玩吧!”我们说了声谢谢就进去了,那间祠堂不仅大还很华丽,老爷爷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源氏的起源及习俗、霄南的简介……老爷爷的热情、热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心的阿姨们为我们奉上的香茶,并给我们介绍了霄南的名人和解释了祠堂里悬挂的诗句。

  霄南有一个很出名的小吃――云吞。云吞是广东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它皮薄肉多,有着“一口吞”的含义。霄南云吞:肉量均匀、手工精细,现在想起,口水都流三尺了。云吞不仅有水云吞,还有炸云吞。炸云吞色泽金黄、入口香脆,也是我们广东人最爱吃的美食。

  听完我的介绍,有没有觉得心动呀!心动不如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快去霄南村亲身感受霄南的古韵乡味吧!保证让你流连忘返!

乡韵(第二篇)

  我爱家乡的春雨,一丝丝,一条条,有着细细的似诉不完的深情,有着绵绵的似吐不尽的甘甜,沉睡的大地被它唤醒。我喜欢独自走在春日的雨中,把大气天成般的园林美景尽收眼底。那掩映成荫的万千林木,那青草的绿芽,那头顶的白云蓝天,那足下的阡陌河川,尽如上帝逍然游荡人间留下的清秀一笔,尽如灵汁仙液般滋润着我的感觉。

  我爱家乡的夏风,无声息地飘然而来,吹散人们心头的闷热,带来山峦的信息,捎来树林的呼唤。我喜欢在夏日无忧无虑地漫步街头,用心聆听老少爷们儿欢快酣畅的笑声,沐浴在夏日温柔恬淡的夜色中,眼睛搜寻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亮光,仿佛舒舒服服地平躺于沙滩之上,让热闹的空气抱紧我的身心。

  我爱家乡的秋野,一串串果实,展示着劳动的成果;一声声欢笑,荡漾着满怀的快乐;一句句话语,传递着喜悦的心声。我喜欢在落日染红天边的时候,走上高高的山岗,安静地注视着劳动者收获的剪影,接收到黄灿灿的海洋与香纯的季风传递而来的秋之信息,忘我地陶醉在这一片广阔无垠的香香纯纯的天地间,挥去一丝疲劳,增添一份精神。

  我爱家乡的瑞雪,一片片,一朵朵,悠悠然,似快乐的天使,莹莹无瑕的美玉,带来一个洁白的世界,预示着来年的收获。我喜欢漫步在冬天的白雪之路上,眺望冬天的旷野,那高低起伏、回转自如的白色丘陵,仿佛大自然奇妙独特的阶梯,留下了勇攀者坚实的足迹;那远方圣洁、雄伟的白色群山,犹如一头静卧而眠的巨龙,保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极目四望,满眼尽是那极致天然的色调——最纯洁、最崇高的“白”!

  春雨细腻,夏风和谐,秋野热烈,冬雪纯洁,这都是大自然馈赠与我家乡之浓浓乡韵。

  这浓浓的乡韵,这深深的乡情,怎能让我不深深地眷恋!

乡韵(第三篇)

  霄南,位于广东鹤山市龙口镇东部这里是中国最传奇的民族之一——鲜卑族后裔源氏的聚居之地。今天,我做了一番小记者,来到了霄南这“人间仙境”的地方参观。

  一踏入霄南村,你便会问:一个在鹤山人数并不算多的姓氏,一座古老的村庄,为什么能够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哦,原来,这里的源氏蕴含着有千年的历史。

  我们走向一位老伯伯访问了他,据说,有一间大祠堂门上写着一副对联“发源由北魏,进爵纪西平”,它讲的是鹤山源氏老祖宗源贺受北魏太武帝赐名“源贺”,并进爵四平王的故事,所以,他们的姓氏——源,正是古鲜卑姓氏之一。

  霄乡源氏虽然以鲜卑后人自居,但是,蜚声国外的源吉林万应和茶也是一很好的例证,源吉林家族的始祖是源吉华,但它的创达始人却是他的后人源吉荪。据当地人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们这个民族有许多人因一种怪病而离开人世,于是,有两位名医确定研制一种药材——源吉林,经过反复的研制,成功创制配方,制成的要药茶味甘,药性纯和,故名甘和茶,寓意子孙后代吉祥如意,家族生蒸蒸日上,他们把“源吉林”三字作为甘和茶的牌子,后来,人们服用了它后,百病全部医治好,人们把它称为“灵药”,由于源甘林茶药效好,最后发展得很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霄南村每年中秋节都举行烧关塔祭祀习俗。当晚全村人集中吃团圆饭,饭后村民们围着关塔载歌载舞,随后开始烧关塔。霄南中秋“火供”祭祀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这样做,寓意是把保护家人平安、幸福……

  啊!霄南的风俗真美丽,真特别,它使我有些依依不舍,不过,经过这一天的“旅行”,我的收获可真大,让我更进一步去了解霄南。

乡韵(第四篇)

  黎明未晓,东方泛着鱼肚白。暗淡的天空下,报晓的鸡鸣此起彼伏。于是,星星点点的灯光闪烁起来,伴着零星的犬吠,农民准备好农具,走向田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太阳冉冉升起,柔和的光芒倾洒在这片土地上。山川的容貌渐现,农民的身影隐没在嫩绿与褐黄的海洋中。他躬着腰,耘着禾,锄着草,身子有节奏的一起一伏。远处,依稀可见炊烟袅袅,俄而消散,融合在山林间的雾气里。良久,田埂上开始显现出妇女的身影,他的妻子,拎着食盒,向他们走来。吃毕,他往手上啐了两口唾沫,便杯起锄头,继续耕耘。妻子远去,他直腰眺望,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太阳当照,农民原本纤细、瘦长的影子缩短、变粗,最终聚成了一个点。他直起腰板,伸手揩去汗水,但细密的汗珠顺着满脸沟壑,依旧一滴一滴,滴进了脚下的土地。他取下草帽,一边扇风,一边走进了绿荫里。他拍去一些尘土,席地而坐,点上一杆烟,深吸了一口,下午温暖的风携走了蒲公英,满世界的种子乘风而行,穿过林梢,穿过草丛,穿过农民的脚丫,飞向了远方。随即农民起身,踏进了湿漉漉的泥土中。

  悄无声息地,西山衔走了斜阳。山峦掩映在晚霞里,层层叠叠,挡住了夕阳的余晖,农民收拾好农具,踏上了归途。未至家门,听到孩子们银铃般的笑语,他推开门,慈爱的抚摸孩子们,拉着他们走进了堂屋。灯火摇曳,月光皎洁,一家人共享天伦,分外温馨。

  夜渐深,四处蛙虫的交响乐,催眠了村庄。万家灯火已灭,只有如水般泄于庭院的月光,静候黎明。农民看着酣眠的孩子,看着熟睡的发妻,带着微笑,安然入梦。

  夜已沉寂,它用自己的厚重呵护着这片古老的村庄。时光就这样流逝,足迹踏过了千年。几万个,几十万个,几百万个日夜在大地儿女们躬身的姿态里穿过。四季轮回,终是回到原点,生命灿烂过又凋谢,在零落的泥土中奉献给下一个轮回,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终是这样,大地儿女收到母亲的馈赠,以身做献祭,让生命绽放,在岁月的五线谱里,跃动成永恒的乡韵。

乡韵(第五篇)

  乡下的春天美在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之美在于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秋之美让我们体验到丰收的喜悦;冬之美在于素朴无华。乡下四季的美丽,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如痴如醉。

  乡下的,春天万物复苏,在不经意,悄悄打动了我。这暖风,这暖风,这燕语,拨着我的心弦,院子里的几株花,争先恐后地开了。一簇簇迎春花枝头上缀满了黄色的花蕾。紧靠房檐的牵牛花也开了,几朵天蓝色的小喇叭状的花多美呀,还有害羞的“花姑娘”—桃花,也毫不落后地开了,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芽儿,成群地探出头来,小姑娘们背起萝筐,到茶山采茶。

  乡下的夏天热情洋溢,空气中弥漫着“夏成熟”有味道,浓浓的,稠稠的,洁白的云朵受不住热的煎熬,一下子拉长了脸。于是,大滴大滴的雨便从天上蹦跳着,欢呼着涌了下来。夏天在池塘里,荷叶都长出了,它们圆圆的,绿绿的,沾满上球的荷叶好像一个个碧玉盘,于是,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海洋,它们亭亭玉立得像冰肌玉女,挺立在池塘里,夏天在河边,在石桥旁,在绿荫树下,你会看见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沉下去觅食,还有一些小孩子甩去衣服,奔向河里,在水中嬉戏,夏天的傍晚,晚霞烧红了西天,云霞的形状一会儿一个样,有时像棉花,有时像像江面上的波浪,你若出去散步,总会看见悠闲自在地人在大榕树下吃晚饭的情景。天边的晚霞映照着乡亲们,都是他们的朋友,绘成一幅自然和谐的乡下夏景图。

  乡下的秋让我们体验到丰收的喜悦,秋天,你若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正是丰收的季节,路旁的稻谷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杆抬不起头,农民伯伯们,虽然满头大汗,但脸上却澜沧着笑容,树,开始落叶了,那枯落的叶子像彩蝶从空中飘落下来。待到夜静,仔细聆听窗外,便能听到种蝉的叫声,如风铃拨动。

  乡下的冬天朴素无华,似铃铛轻摇,冬天犹如,一个调皮的孩子唱着歌在奔跑,我们南方的冬日天空会呈现瓦蓝的迷醉人心的颜色,冬日的风如喝酒般,北风让花儿凋谢了,又赶走了小鸟,还让人直打哆嗦。它吹到人的身旁,仿佛如利剑般刺进人心,它吹到小草旁,小草被它吹香了头,就再也没有醒来。

  乡下人家的四季,那么诱人,那么令人向往,那么让人如痴如醉,真是一幅乡下四季诱人图。

乡韵(第六篇)

  我常怀念家乡蝉鸣蛙唱,我常怀念家乡溪水山泉叮咚,我常怀念家乡小村月夜的柔情……

  晨雾茫茫,山麓花丛都被雾气笼罩上一层白烟,若隐若现。鸟儿们还睡着,山间的小溪却已经醒了,“哗哗”流着,引来了一群小鸭子“嘎嘎”的跟着水声舞动起来。微风轻拂着杨柳柔嫩的枝条,发出浅浅的吟唱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多似一首乡间交响曲啊。

  雾渐散去,天也大亮了,只见那太阳的身影慢吞吞从山坳中出来。

  枝丫上安睡的鸟儿醒了,人们也醒了。村民家中都升气了袅袅炊烟,烙饼和粥的香味从门缝中偷偷溜了出来,真香啊。

  吃完饭,太阳才露出半个头。农妇们洗好碗提着桶准备到河边洗衣服了。农夫们则扛着锄头往自家的田里去忙活。这乡下的早晨又忙起来了。只见鸟儿们也迫不及待地飞出鸟巢,应该都是去寻找食物了吧。园子里一只大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出来觅食。有的小鸡老老实实跟在鸡妈妈身后,有的却已经按耐不住,自己去找“早餐”了,还有的竟然为了“早餐”打起架来。这时小鸭子们也戏水回来了,一摇一摆中走进院子里。院子里好不热闹!

  小村也开始了新的一天。

  夕阳渐落,太阳拖着橘红色长裙走了,染红了一片天。各自厨房叮叮咚咚锅碗瓢盆相撞的声音又响起来了,米香从山这头飘到了山那头。女主人们唤起了在外贪玩还未回家的孩子:“英子,回家吃饭了……”“小鹏,快回家咧……”一阵一阵的声音里包含了多少疼爱啊。

  夜晚,月亮露出了她娇羞的脸庞。轻柔的月光静静的倾泄在屋檐、庭院、树叶上,似给它们渡上了一层银粉。周围吃完饭的人,都聚集在了村中的大榕树下。男人们谈着他们的《三国》、《水浒》,女人们则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聊自己孩子,纳鞋,补衣。淘气的孩子们不安分的捉起了树边草丛里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远处湖边芦苇静静立着,望着淳朴的人们,与月亮相视一笑……

  月光皎洁,晚风轻拂。泥土的质朴,野花的芬芳都酝酿成了最淳朴的民风。小桥、流水、人家、树木、荷塘、野花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韵。

------分隔线----------------------------
上一篇:晒心 下一篇: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