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诗与禅意

诗与禅意

字数:900字点击:时间:2023-02-27

诗与禅意(第一篇)

  诗里面最珍贵的是两件东西,一为感情,其二便是禅意了。而在我看来,古往今来,诗里的感情大都因世俗纠纷而起,禅意才可谓永恒的哲理,我们看带有主观感情的诗,无非是体会琢磨作者的文笔和个人的感情,故只有其中的禅意,才是能冲刷心灵的净泉。

  我们在初一时候学过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这样写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我不想给这首诗分什么重点句子,那是应付考试的做法,这样一首有禅意的文字,是去用心体会的,请闭眼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有一座残缺的古寺,灰瓦红梁,四面是盎然的树林环合,寂静冷清,阳光透过空隙洒在这片凄暗中,金碧辉煌,老墙上长满了密绿的爬山虎,开出几朵小巧的桃红的花儿,百米之外的钟声绵延悠扬,整个是一片圣洁的世界……处在这样的欲界仙都中,只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此时此地,我能感受到禅的意力,不再为官场而忧喜,不再为世俗所诱惑,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处在此境中,神仙也痴然!这是圣洁的禅意。

  还有一种最缠绵的禅意,便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此时乃僧人之作,这人间也只有僧人能做得出融人之温情,自然之婉约和禅意之微妙的诗句了。人的高尚心灵是自然赋予的,禅意超脱的世俗,终归于自然,低于自然。只有从自然中,才能找到心灵的美感和无上的禅意。

  有一种最洒脱的禅意,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绮丽壮美。人的雄浑的禅意也是自然赋予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称赞前者是“千古壮观”,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也只有自然,能赋予我们这些。

  禅意如自然,它是随遇而安、无法言喻的,遇壮美而壮美,遇婉约则婉约,遇高尚则高尚,它是我们最崇高的文明,蕴藏于诗的禅意,更掺和了中华古典文明的气息。现代人心中的禅意为何日趋隐匿了呢?接触到的诗并没有减少,是教育把它死板化了,好像是用模型把花香装成工艺品再卖给我们,这样就当然闻不到花香。只是希望我们的禅意,我们的文化不会像花香般消散。

诗与禅意(第二篇)

  中国禅宗是一直有这样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毛曾说,阿拉伯人饮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懂得品茶的人不只是饮茶,也品出了人生的境界。生命是苦的,浮生若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是苦一阵子。品过生命的苦茶期,收获的,是甜若爱情的芳醇,是生命的真谛。最后的,日薄西山,生命开始平情,生活淡如微风。一句饮茶就化意了生命的征程,正如佛家里的禅,不可说,只可悟。

  王国维曾把人生划为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命是一次跋涉,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寂;生命是一次征程,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追求;生命是一次寻觅,是蓦然回首时翘首以盼的等待。有这样的境界,生命早就被他看穿,生命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在境界中的境遇,怎么样,也都是一辈子。

  李叔同放着富家子弟不做,披起袈裟,全心投入地去感情生命的禅意。于是,有了弘一法师的境界。他说:“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若无烦事挂心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正是他所悟的禅意,是他理解人间好时节的境界。

  生活原本就是一种禅意,正如要煮一碗好茶,需要的是一颗纯净的心,任尔外界纷繁杂芜,只一心领会一种禅意的生活,活给自己。

  或许,我们难以达到弘一法师的心,也不能保证能达到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但是,只要有梦想,就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毛毛虫,只有破蛹之后的毛毛虫,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在梦想中努力,在努力中参禅,领悟生命真谛,不仅做生活的创造者,更是生活的受益者。

  一阵风可以吹走一片纸,但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不随从。

  体会生命的境界,参悟人生的禅意,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诗与禅意(第三篇)

  “人生本过客,何以千千结。”

  冷清的寒意遮蔽了本就不灿烂的阳光。山雾漫漫,花开荼蘼。那卜楞寺已经苏醒,伴着若有若无的木鱼声。身披袈裟的喇嘛手里端个铜台,急匆匆地走。右胳膊露在外边,寒冷似乎也成了他们修行的一部分。脸庞黝黑,颊上托了两边高原红,目不斜视。

  三三两两,身着藏袍跟在他们身后的人,“耶嘛——唔”,似是呐喊,似是呼告。上、前、下,他们的目光闪烁在这几个地点,同时伸出右手,拨动一边的转经筒,手指抚于把,一圈、两圈、三圈,一丝不苟。也许是被这无名的威严震慑,我方才的玩味全无,只有静静跟在这行进的队伍中。

  鸟鸣,叶舞,转经筒不停转着。

  我临近观看,上面雕画仔细,色彩奔放,线条细腻,内含藏文经曲,人神天地,又仔细端详片刻,才发觉异样:藏传佛教所刻画涂抹的,并不是自己常见的神为主,而是天地上下,神于左遥,人于中心,共立共存。

  疑惑间,一条长廊到了尽头,那有块短匾,上刻“天与地契,一人一神。”

  一句话在心底掠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在不远处,便是一物都没有的台门口,却聚了一群人,最中间的是还未进入正殿的藏民。一个脸上灰扑扑的女人正在摆弄手上成串的佛珠。

  她本是跪着的,却忽然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大声说了句什么,向上仰望,再猛得身子前扑,完完全全地贴于地面,向前方再行跪拜礼。

  我惊讶极了,怔在原地,而其他藏民纷纷效仿——就连最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我问寺里的阿可这般意义何在。

  他只是双手合十,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答道:“佛法讲三数。合十向上,是为敬天,扑地,是为敬地,向前跪拜,敬神明。这叫禅意。”

  禅意?

  忽的,我想起了林清玄。他晚年致力于研习佛法,一心向禅。于是写下:“佛法佛经,向之活佛。而活佛常有一颗悲悯之心。何为悲悯?是怜一切众生,敬一切万物,超然度外。”

  大抵,意思便是如此。

  我沿着禅房一路西去,忍耐寒冷,懂得慈悲,敬仰自然,竟成了我余生修行的一部分。

  风吹过,是佛在笑吗?

诗与禅意(第四篇)

  “人生本过客,何以千千结。”

  冷清的寒意遮蔽了本就不灿烂的阳光。山雾漫漫,花开荼蘼。那卜楞寺已经苏醒,伴着若有若无的木鱼声。身披袈裟的喇嘛手里端个铜台,急匆匆地走。右胳膊露在外边,寒冷似乎也成了他们修行的一部分。脸庞黝黑,颊上托了两边高原红,目不斜视。

  三三两两,身着藏袍跟在他们身后的人,“耶嘛——唔”,似是呐喊,似是呼告。上、前、下,他们的目光闪烁在这几个地点,同时伸出右手,拨动一边的转经筒,手指抚于把,一圈、两圈、三圈,一丝不苟。也许是被这无名的威严震慑,我方才的玩味全无,只有静静跟在这行进的队伍中。

  鸟鸣,叶舞,转经筒不停转着。

  我临近观看,上面雕画仔细,色彩奔放,线条细腻,内含藏文经曲,人神天地,又仔细端详片刻,才发觉异样:藏传佛教所刻画涂抹的,并不是自己常见的神为主,而是天地上下,神于左遥,人于中心,共立共存。

  疑惑间,一条长廊到了尽头,那有块短匾,上刻“天与地契,一人一神。”

  一句话在心底掠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在不远处,便是一物都没有的台门口,却聚了一群人,最中间的是还未进入正殿的藏民。一个脸上灰扑扑的女人正在摆弄手上成串的佛珠。

  她本是跪着的,却忽然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大声说了句什么,向上仰望,再猛得身子前扑,完完全全地贴于地面,向前方再行跪拜礼。

  我惊讶极了,怔在原地,而其他藏民纷纷效仿——就连最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我问寺里的阿可这般意义何在。

  他只是双手合十,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答道:“佛法讲三数。合十向上,是为敬天,扑地,是为敬地,向前跪拜,敬神明。这叫禅意。”

  禅意?

  忽的,我想起了林清玄。他晚年致力于研习佛法,一心向禅。于是写下:“佛法佛经,向之活佛。而活佛常有一颗悲悯之心。何为悲悯?是怜一切众生,敬一切万物,超然度外。”

  大抵,意思便是如此。

  我沿着禅房一路西去,忍耐寒冷,懂得慈悲,敬仰自然,竟成了我余生修行的一部分。

  风吹过,是佛在笑吗?

------分隔线----------------------------
上一篇:何为生活 下一篇: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