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枫文档文档大全教案文档内容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2024-01-06 06:06:01教案文档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第1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名句填空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天长地久有时尽,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楼船夜雪瓜州渡,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 长使英雄泪满襟

  吴楚东南坼,

  二、语言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3分)

  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D. 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

  B.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

  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C.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型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有时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①人群对甲型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

  ②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

  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③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以及流涕等,

  ④表现出的症状和感染和其他流感类似,

  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以往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4.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

  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

  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 ③贷民负逋: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

  ④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⑤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

  ⑥陴:城上女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庭芝权扬州 权:代理

  B.兼浚他运河 浚:疏通

  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 放:免除,解除

  D.不杀之何俟 俟:通“矣”,语气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

  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兴国

  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

  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 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

  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

  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

  译文: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日)

  1. 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 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参考答案

  、1、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

  2、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

  3、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

  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

  5、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答案:D

  6、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答案:A

  7、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 答案:B

  8、 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

  9、 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10、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

  11、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

  12、 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 答案:D

  13、 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答案:C

  14、提示:D项为被动句 答案:D

  二、 1.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

  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

  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

  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

  2.B(A多重否定用错C“不适当”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

  3.A

  4.(5分)【参考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5.(6分)【参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三、1.D(俟:等待)

  2.C(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

  3.D(被处死在扬州)

  4.(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好了(5分“假钱”、“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点准确即给分)

  (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5分“发廪”、“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

  5、【参考答案】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

  6.【参考答案】【解析】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第2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名句填空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天长地久有时尽,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楼船夜雪瓜州渡,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 长使英雄泪满襟

  吴楚东南坼,

  二、语言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3分)

  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d. 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

  b.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

  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c.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有时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①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

  ②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

  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③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以及流涕等,

  ④表现出的症状和感染和其他流感类似,

  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往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4.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

  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

  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 ③贷民负逋: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

  ④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⑤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

  ⑥陴:城上女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庭芝权扬州 权:代理

  b.兼浚他运河 浚:疏通

  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 放:免除,解除

  d.不杀之何俟 俟:通“矣”,语气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

  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 ②扶其柩葬之兴国

  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

  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 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

  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

  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

  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

  译文: (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XX年12月2日)

  1. 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 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参考答案

  、1、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

  2、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

  3、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

  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

  5、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答案:d

  6、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答案:a

  7、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 答案:b

  8、 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

  9、 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10、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

  11、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

  12、 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 答案:d

  13、 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答案:c

  14、提示:d项为被动句 答案:d

  二、 1.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

  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

  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

  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

  2.b(a多重否定用错c“不适当”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

  3.a

  4.(5分)【参考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5.(6分)【参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三、1.d(俟:等待)

  2.c(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

  3.d(被处死在扬州)

  4.(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好了(5分“假钱”、“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点准确即给分)

  (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5分“发廪”、“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

  5、【参考答案】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

  6.【参考答案】【解析】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

  7.【参考答案】a【解析】“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第3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7.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a.游于三辅 ( )

  b.虽才高于世 (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

  ② a.因入京师,观太学 (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 )

  c.伺者因此觉知 ( )

  ③ a.公车特征拜郎中 (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

  ④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

  b.以精铜铸成 ( )

  9.翻译句子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答: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答: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

  10、名句填空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语言与运用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地产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一则多么令人石破天惊的消息啊

  B.伊朗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必须围魏救赵,鼎力相助扎实推进海军现代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贡献

  C.日军来扫荡时,有一位乡长如丧考妣地惨叫了一声“娘喽”就义无反顾地钻到桌子底下了

  D.读书可以用半天时间偷人家一生的学问,只有“学富五车”的人,才能“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才能在“方圆之内”“斗室之间”,看到一个人“机锋突出”“辩才无碍”

  2.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中国海监船与闯入南海中国黄岩岛海域的菲律宾军舰对峙,诸如此类的挑衅行动此起彼伏,对此,中国政府已多次提出交涉、抗议,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实质性的维护主权和利益的行动

  B.如果奥朗德上台,可能就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些现在难以下定论,最重要的是,法国国内的经济不太好,所以无论谁上台,都会希望和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

  C.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呼和浩特、南昌等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平均15%左右

  D.对于尼克斯的球迷们来说,林书豪的这条微博比球队赢球还要令他们开心,因为林书豪如果能在季后赛中及时回归,那球队晋级次轮的希望将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下东区决赛是必定无疑的了

  3.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窗外的环境十分重要,,,

  ,而且树和水还是很好地过滤器,空气很洁净

  ①高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②理想楼层是不超过六楼

  ③窗外不但环境好,有树,有花草,有水

  ④会引起孩子对自己和外界不由自主的敌意

  ⑤如果让孩子健康,就不要住在六楼以上的楼层

  ⑥而且整天面对着砖墙

  A. ②③⑥④①⑤ B. ②③①⑥④⑤ C.⑤①⑥④②③ D. ⑤②①④③⑥

  4.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以实验中学高2019届6班班委会的名义,向学校的李校长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限80字(5分)

  ①高中三年以来,实验中学高2019届6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②该班学生要举行“青春与梦想”的文艺晚会

  ③文艺晚会于2019年5月4日晚8点开始

  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⑤仅有35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

  邀请函

  5.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无题》的内容并点明寓意(6分)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山 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

  罗志田

  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

  中国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评价次序,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所以《史记》中列传的首篇是《伯夷传》,讲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故事两人反对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领兵攻打其君主商纣王,到周武王灭商而成为君主后,他们遂不食周粟而饿死这样在事功上没有多少表现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可知古代的历史意义,不尽取决于事功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易经》所说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体上,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

  吴稚晖曾论历史人物说,“如以司马迁、司马光为譬,一是全靠一部《史记》,一是全不在乎什么《通鉴》不《通鉴》又以苏轼、王安石为譬,一则有诗文集大见轻重,一则有同样的诗文集,丝毫在其人是非不加轻重”简言之,司马迁和苏轼,更多是人以文重;而司马光和王安石,则其事功足以传世,其立言方面的卓绝,便不起决定作用

  吴氏一生历经求学、革命、为官、著书,立功亦复立言观其于历史人物的见解,大致本乎立功、立言次序的古训,揭示出向以反传统自居的他,在安身立命处也深受传统浸润复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与吴稚晖关系不错的胡适,少时不仅有意“立功”,且也有“立言”之意,留学时即拟在诗文上下功夫而其安徽同乡梅光迪,则希望胡适像韩愈、欧阳修一样不“以文士自居”梅先生甚至说,“文以人重文信国、岳忠武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故希望胡适“抱定为学之旨,读尽有用之书,而通其意,将来学问经济,必有可观’只要坚持“以文、岳二公为师,不必求以文传,而文自传”

  立功与立言之间那种略带竞争的紧张,虽近代新人物亦不能免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北伐后他曾以清华教授身份晋见外交部长,在办公室外静候数小时,而其兴不衰(若是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必早已拂袖而去)据毛子水说,蒋氏晚年时李济曾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 蒋没直接回答,反问李济:“济之,现在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司马迁和张骞的知名度,在不同的人中间是不同的也不知道蒋氏心中究竟倾向于何人或许他自己也是犹疑的,但他的选择是明确的——他不重快乐,而希望知道他的人多从蒋氏的后半生看,他更多已弃司马迁而就张骞不过,今日大家记得的蒋廷黻,恰是他或不看重的史作;而他曾向往的事功,则久已淡出我们的历史记忆一个期望文以人重的人,最后仍不出人以文重之类,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吊诡?

  3.下列关于文中“文”与“人”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的读书人,最终会以“文”还是“人”而被世人看重,往往不以他们的选择为转移

  B.在王安石身上,“人”足以传世,“文”也堪称卓绝,但他名留青史的原因中,“人”的作用远大于“文”的作用

  C.“人”和“文”表现出的略带竞争的紧张关系,不仅体现在古人身上,就是那些近代新人物也难以摆脱

  D.在作者看来,创造历史是为“人”,写历史是为“文”,前者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当然要比后者多一些

  4.下列能证明“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被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

  B.吴稚晖评论历史人物认为,司马迁靠一部《史记》,苏轼凭借诗文集而扬名立万,更多的是人以文重

  C.吴稚晖一生立功亦复立言,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D.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他的后半生更是弃司马迁而就张骞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因此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

  B.最终的结果是“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

  C.梅光迪认为,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他的观点很好地诠释了“文以人重”的观点

  D.蒋廷黻属于那种可以牺牲快乐、期望创造历史的人,与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一、1、答案:D 剖析: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2、答案:C 剖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答案:B 剖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答案:C 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5、答案:C 剖析: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6、答案:B 剖析:B项均为“用”A项前者表比较,后者表范围、在……方面;C项前者为召,动词,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7、答案:B 剖析:B项中的“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8、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9、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

  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二、 1.D

  2.B (A应“菲律宾军舰闯入南海中国黄岩岛海域与中国海监船对峙”;先“抗议”后

  “交涉”C“平均”“左右”去掉一个; D句式杂揉“因为”、“是必定无疑的了”;“如果”应放在“林书豪”前)

  3.答案:C

  4.(5分)略

  5.示例:戴着写有“某地重点保护企业”字样元宝型桂冠的人,正大踏步前进其中一只裤管像是烟囱正冒着浓烟,另一只裤管像是排污管道正淌着污水这幅漫画讽刺了某些企业为了谋求物质利益而不惜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5分,说明漫画内容3分,点明寓意2分)

  三、1、①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2分;答对比1分);②a.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b.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c.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d.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3分)b.具有表现力(2分)

  2.①事件:诗人在夜里、山间,看天空晴朗;一觉醒来,清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答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2分)

  ②情感:惊异(2分)

  ③语言:a.朴素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形象生动”给一半分);

  3.D(作者对此并无定论)

  4.D(A项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证明的是古人以“立德”为上B吴稚晖所论及的司马迁、苏轼的例子并不能证明他们“重立功”C这种表述与观点无关)

  5.B(“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