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枫文档文档大全教案文档内容页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2023-08-13 09:15:01教案文档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收集6篇)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1篇

  2、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1)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2)

  4、 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 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 老师范唱。

  (2) 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 视唱(难点 附点)(2遍)。

  (4) 用节奏读歌词。

  (5) 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 填词演唱(2遍)

  (7) 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 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 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 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 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 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2篇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 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1)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2)

  4、 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 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 老师范唱。

  (2) 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 视唱(难点 附点)(2遍)。

  (4) 用节奏读歌词。

  (5) 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 填词演唱(2遍)

  (7) 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 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 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 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 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 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3篇

  《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在导人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安徽地区的一些景物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新歌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随录音拍节奏,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在巩固歌曲时我拿出一些打击乐器和腰鼓、手鼓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然后我让学生自找伙伴为一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学生在反复练唱中学会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好。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4篇

  《凤阳花鼓》教案

  走进音乐世界小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二)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锣、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课前韵律操,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

  (播放课件)这是谁?(多拉a梦中的大熊坐着时空穿梭机)他要带我们去哪里呢?(我们回到了19xx年的安徽凤阳,看到了一对小姐妹)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学生述说小姐妹的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因为天灾人祸,她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戏来讨生活。。。

  3、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4、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加上一百分)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 飘得儿飘飘铃铛 飘飘飘一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深圳,唱深圳,深圳就是好地方,自从改革开放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

  “唱一唱,说一说”:听音乐,唱歌曲并请学生说说它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播放:《捕雨歌》——中国台湾;《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

  七、下课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5篇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凤阳花鼓》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内容:花城版广东教育出版社音乐第六册第三课多彩的乡音(二)第一课时《凤阳花鼓》。

  教学思路:

  教学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1)师: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生:江苏《 茉莉花》;新疆民歌《哇哈哈》

  (3)师:旬阳民歌《兰草花》。

  师:你们还听过哪些旬阳民歌?生答: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板书:第3课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题:凤阳花鼓)

  (课件 放音乐)

  老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悲愤 痛苦 难过 同情……

  板书:速度 较慢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课件:范唱)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速度,较快。情绪:喜庆、欢快、热情。

  板书:速度 较快 情绪 欢快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1遍)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领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凤阳花鼓》反思

  从选择教学内容,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围绕教学目标我不断的推敲教学过程,虽然真正上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准备的过程确实非常的漫长。(想必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完公开课以后,感觉紧绷的思维总算有了释放,所以静下来,不断自我反思:

  1、就教学目标而言

  我把重点放在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的特点,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课下听课老师们反映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通过简单节奏伴奏,学生能用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这一目标相对过于抽象,没有具体化,这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没有重心。

  2、就教学过程来说,

  (1)教学时间把握,相对不够好,之前在教学设计中有有关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这一环节,相对用去较多的时间,所以感觉在后面拓展环节有一些草草结束。

  (2)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我采用“节奏式提问”的方式,主要用途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也无形中让同学们掌握到《凤阳花鼓》中较难的一句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X-)可能是刚开始上课,学生们看到很多老师来听课,有点紧张,所以热情不是非常高涨,我也没能完全带动起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

  (3)在教唱中,解决难点时,如果能让唱好的学生领着小组一起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前,我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认为歌曲的难点在最后一句衬词“得儿飘得儿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演唱,所以在教唱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分局卡片,请学生模仿我的演唱。一开始学生有些胆怯,在我多次范唱下终于有学生敢大声摸唱出来。课后评课的老师对我说我在教唱中能够找到重点难点进行教唱是可取的,但是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还不够有效。大家建议可以请唱对的学生纠正唱错的同学;或者请唱对的学生领他们自己的组进行练习从而进行整组过关。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通过以点带面更好的解决了歌曲难点。

  (4)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样些,给学生多一点表现和互相点评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更好的体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风格。对于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课堂形式还是有欠缺的。在教唱环节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师生轮唱两种,个别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环节,我觉得时间不够充裕,因为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小组合作也非常认真,如果能让更多的小组有表演的机会将更好。

凤阳花鼓曲艺简介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第6篇

  第五课《凤阳花鼓》

  一、 教学内容

  1、 唱 《凤阳花鼓》

  2、 做 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 创编旋律

  3、 听 《黄杨扁担》、《斑鸠调》

  4、 八孔竖笛 《波兰圆舞曲》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唱一唱练习,熟悉另一首叙事性的《凤阳花鼓》,运用对比手段感受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情绪及风格。

  3、通过旋律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继续培养创造的欲望。

  4、通过欣赏,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在逐步积累民歌音调的同时,增长民族的感情。

  5、孔竖笛:学会吹奏《波兰圆舞曲》,初步做到节拍分明,起伏明显,连音与断音对比鲜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强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创编节奏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卡片、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通过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凤阳花鼓》(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                             大家都来学一学吧,和我一起表演。                             那你们快说说“凤阳”这个地方?凤阳是---------省的一个普通的县。凤阳人有一绝活就是“凤阳花鼓”。花鼓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方式呢?(花鼓片段)                                                     二、感受不同的《凤阳花鼓》                                          1、  听乐器演奏版本                                                                    师:历史上的凤阳……(资料),就如老师刚演唱的《凤阳歌》一样凄凉,那你来听听这段旋律与《凤阳歌》有什么不同?                       2、  交流                                                                  师: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凤阳花鼓》,想不想唱?                               三、学唱《凤阳花鼓》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安徽凤阳地区的著名民歌。旧社会,凤阳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县,农闲时当地农民大多外出乞讨谋生,乞讨的手段之一就是打花鼓卖唱,通常由父亲击鼓,女儿歌唱,这种形式逐步演变成为民间歌舞的一种常见形式,已不用于卖唱了。歌曲为单乐段结构(4+4+2+5),最后5小节的“得儿另当飘一飘”,是歌曲的尾声,生动地模拟了打击乐器的声响和演唱者身段的变化。如今的凤阳县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向小康进军,但这首《凤阳花鼓》却长久地流传在民间,成为喜庆节日时经常表演的节目之一。                        1、  发声练习                                                              师:不急不急,来,先唱唱这句旋律。(出示:歌曲最后五小节)这句旋律中,感觉如什么?                                             2、  儿童版本                                                         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演唱的,要挑战吗?                              3、  跟磁带学唱                                                        4、  解决难点                                                           (1)向学生介绍这首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衬词中“得儿”应连在一起发音,不要唱成两个字。

  (3)注意切分音节奏。

  (4)我们学唱这首歌曲可将它作为民间喜庆节日演唱的小调来处理,因此可以唱的欢快、活泼些。

  (5)用多种形式演唱。如:领唱齐唱、男女声演唱等。

  师:你想怎么来更好的表现歌曲呢?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四、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历史上的凤阳也不是每年都闹饥荒,可总有人唱着《凤阳花鼓》出走他乡,这又是何缘故?                                               那现在你就是当初的凤阳人,要到江南唱一翻花鼓了。你会选择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打动人家呢?                                                      可现在没有打击乐器,你能用身边的东西代替吗?来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下课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cctv-8正播放的《名杨花鼓》中的片头区,它就是以《凤阳花鼓》为素材的。感受是如何展现的?             六、作业:背唱《凤阳花鼓》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做 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另外一首《凤阳花鼓》

  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通过旋律的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培养创造的欲望,感受旋律的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拍号,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 师生礼仪。

  2、 发声练习。

  二、 用打击乐器为《凤阳花鼓》伴奏。

  1、 演唱歌曲,师生评议。

  2、 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 (欢快、活泼)

  3、 出示节奏旋律,用打击乐器伴奏。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练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根据歌曲情绪及表演需要设计不同的节奏型和伴奏乐器,全班共同表演,倾听产生的效果,选出最佳方案。

  5、 在表演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演唱演奏音量的协和和互相配合,不可喧宾夺主。

  三 、 唱一唱下面这首《凤阳花鼓》,说说它表达的情绪与本课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1、 分析:

  作为练习唱一唱《凤阳花鼓》,叙事性较强,它的原词是“说凤阳,唱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从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民歌的演唱形式虽是边歌边舞,但情绪却是十分悲凉的。曲调采用商调式,旋律较平稳,略带忧伤,和本课所学歌曲《凤阳花鼓》情绪上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作为视唱来唱时,仍应唱出卖艺人悲伤的心情,速度不要过快。

  2、 出示旋律:

  1=c 4/4

  先视唱旋律,再配上歌词唱一唱。

  3、 引导学生体会这首《凤阳花鼓》的情绪与速度。

  四 、 创编旋律

  要求:本课的创编旋律,既是对3/4拍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训练。需要创编的旋律为两个乐句,有拍号要求和旋律音,创编只需加入节奏即可。

  (一)鸡毛信

  师:大家知道“鸡毛信”的故事吧。今天,我们得送份鸡毛信,当然也有暗号了。(师拍打3/4的节奏)只有对方的暗号正确,我们才能将鸡毛信交给他。

  (师生互动,熟悉3/4)

  (二)创编旋律

  师: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这鸡毛信里是什么内容吧。那现在请这四位小勇士给大家来看看。

  1、  出示

  1)5  5   6  1  1   6 

  2)5  6  5  3  5  -   - 

  3) 3  3  5  6  6  1

  4)5  6  5  3  2  1  -   -

  2、  任务

  师:其实我这也有一封鸡毛信,上级要求当看到这四封鸡毛信后,才能打开。

  信的内容:请大家按照1)、2)、3)、4)各音的顺序创编一个3/4的旋律。

  也就是这些音就是这样排列的,但是可以把这个四分音符的5改成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等。大家能完成任务吗?

  3、  小组合作完成

  (1) 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3/4拍含义和学过的3/4拍节奏型。

  (2) 根据节奏型把练习中的节奏音进行组合,产生旋律。

  (3) 在视唱的基础上加入节奏型的旋律创编。

  师: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4、  选取其中板书演唱

  (多唱并按照3/4强若规律拍手演唱)

  五、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黄杨扁担》  《斑鸠调》                                        教学目标:                                                            通过听《黄杨扁担》和《斑鸠调》,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黄杨扁担》《斑鸠调》                                     1、《黄杨扁担》                                                     教材分析:

  《黄杨扁担》是四川东南部秀山花灯的典型传统曲目,常在元宵节进行花灯歌舞表演或花灯戏中演唱。歌曲用“盘龙卷”、“插花钮”、“狮子滚绣球”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当地姑娘各种美丽的发饰,表现了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1)  初听,感受                                                        师:那么,大家一听到四川首先想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听四川民歌《黄杨扁担》。《黄杨扁担》常在元宵节进行的花灯歌舞表演或花灯戏中演唱。(听)                                                    《黄杨扁担》唱的是什么?(板书)                                            2)  再听                                                                师:那么,我们想:这些美丽的姑娘们梳者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头饰,心情怎样?我们要是看到了,你会想些什么?                       3)  哼唱

  师:这首《黄杨扁担》,旋律朗朗上口,充满着愉悦之感。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                                                          4)  拓展                                                           师:关于《黄杨扁担》,对于出处有些争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搜索《黄杨扁担》。                                                              2、《斑鸠调》                                                                  教材分析:                                                                《斑鸠调》是流行于江西地区的小调,形式活泼。歌曲赞美了斑鸠鸣叫、桃花盛开、杜鹃吐艳、秧田翠绿的大好春光。曲调为两句体乐段,五声徽调式,节奏富有跳跃感。“56216”乐汇贯穿其中,具有赣南茶歌的音调特征。歌词衬腔中对鸟叫的模仿,更使歌曲荡漾着春天的生机,令人欢欣喜悦。

  1)  听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2)  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  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2、思考:两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3、 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                    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四、作业:

  完成课后的表格。

  五、教后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 《波兰圆舞曲》

  二、常规练习

  1、 师生礼仪。

  2、 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波兰圆舞曲》。

  1、 教材分析:

  《波兰圆舞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该曲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

  2、 出示旋律:

  视唱旋律,体会乐曲的节奏特征和气氛。

  3、 演奏要求:

  (1) 这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演奏时应注意其鲜明的节拍与节奏特征。

  (2) 第一乐段采用非连音奏法,要求学生演奏的得连贯、流畅。由于第一乐段中的乐句较长,所以演奏时速度不能太慢。

  (3) 第二乐段则以断音奏法为主,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情绪更欢快、热烈。

  (4) 记号起是乐曲的第二个乐段。

  4、 练习吹奏。

  四、作业:

  练习吹奏《波兰圆舞曲》。

  五、教后记